朋友 当以礼相待。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舒笔记

   

朋友 当以礼相待。

        人到中年,不要将不会尊重人,没有礼貌的人请进生命里,。否则会让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

     

朋友 当以礼相待。

        年轻时交个朋友是瞬间的事,也不管三观是否相同,认识后便是朋友。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认真去审视这个人的优缺点和人品。到了中年,交朋友感觉越来越挑剔。对于负能量的朋友不交,对于不礼貌的朋友不交,对于三观不和的朋友不交。

        不是我的个人素质有多高,而是有一个道理必须要懂。和一些满满负能量的人做朋友,会消耗自己的能量。和一些连起码礼貌都不具备的人交往,会伤害自己。当然三观不和,是鸡同鸭讲,频率不对,也就无所谓共鸣。

   

朋友 当以礼相待。

    及时回复”在微信朋友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礼貌和素养。 

        谈到礼貌,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为《及时回复》。文章提到,他的一位作家朋友,每次在公众号发布文章后,需要抽出时间去看评论,然后及时一一回复。有时甚至回复上千条信息。他也坦言,这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但他喜欢并且很欣慰,这是对读者朋友的尊重,也是个人最起码的礼貌问题,必须做到。

        也许我们或多或少都遇上过这样的事。当我们在向对方打招呼时,等待很长时间没有回复,但是你又看到对方在发朋友圈或在评论别人的朋友圈。(当然这种人我相信是极少数的)。这就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是缺乏素养的表现。对于这种人,我会考虑退出他(她)的朋友圈。

          去年在一个朋友家喝茶,中途朋友给他朋友分时发了两条要债信息。一个小时不见回复,但看看朋友圈对方和另一朋友在讨论区聊的正欢,而且自己也发了朋友圈。半小时后,我那朋友忍不住了开始吐糟了。给我看手机,是那么一回事。我认为对方是一种极不尊重人的表现,降低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感。同时他正在摧毁自己的人格。

        后来,朋友操起电话致电给对方,询问对方怎么回事,对方借口说没看到。最后挨骂着结束通话。我劝朋友以后尽量控制情绪,他说,不是第一次了,对于这种无礼貌,无教养的人只能如此,等要回钱,朋友也做到头了。对于这种缺乏素养的人尽量远离。

    和有些人聊天,结果是一个永远的“未完,待续”。

朋友 当以礼相待。

        其实平时我也遇到过,有一朋友想为我推销茶叶。把我微信码推给了她的朋友,加了我后,我向他致于问候,两天没回信息。第三天,我删除了他。不管他怎么富有,但从一点来看,他是个傲慢,无礼的人。最多在我朋友圈里多了一个僵尸而已,没必要交往。

        我们在发信息给朋友或交流时,最让人厌恶的是信息石沉大海。当然或许对方可能在忙没看信息,这可以谅解。但在交流时对方突然消失了,如果对方手头忙,不方便,或需要休息时,可以说明一下。“抱歉,我有事,有空再聊。”或者,“晚了,我先休息了”,那我们就不至于眼巴巴等对方回复。要知道等待是最耗精神的事。也许事情重要,也许出于为对方担心。

      一个再笨的人都该知道,总是习惯性问候你或经常找你交流的人,你在对方的生命里一定很重要。一个不关心你的人才懒的联系你。       

        我一直习惯回复对方的问候。很诚恳地和对方交流到说再见。因为每一声问候都是一份真正的关心,由此令我倍感温暖。在我们整个朋友圈里这种人寥寥无几。所以对这种人我倍感珍惜,

        正因为由于交流中相互尊重,以礼待人,才使的这友谊牢固而不可破。如果任何一方,爱理不理,或聊着就忽然消失了。几天毫无消息,那么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伤害对方的情感。既伤对方自尊,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你在消失的同时,人格,素养也在消失。

朋友 当以礼相待。

      今天早上醒早了,躺在床上将微信朋友圈清理了一遍。说难听点,是我删除了几年不联系的人,和不注重礼貌的人。说的好听点,我自觉消失在他们的朋友圈之外。

        如果互不关心,不重视感情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感受。那么我留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又有何意义呢?

        对此,我默默的说声抱歉,我真的不习惯不尊重。一两次可以理解,但总是这样,我宁愿生命里少几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