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大学中庸>》01: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2020-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宇枫Sai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爱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1.“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是《大学》的宗旨,也可以说是贯穿儒学的一条主线。
2.“明”是明白,“德”是道德、德行。
3.文中有两个“明”字,第一个是动词,连起来就是“让自己拥有明明白白的德行”。
4.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明白”的过程。为什么是一个“过程”?因为仅仅是“知道”一些道理还不够,还不算“明白”;只有真正理解了、做到了,才算是“明白人”。
5.【亲民】,王阳明理解为“爱民”,朱熹认为是“新民”(让他们焕然一新的意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就好。
6.【至善】,一个人修养最高的境界。
7.成为【至善】的人,太难了,圣人也会犯错。所以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境界?
8.这个境界不是让人去“达成”的,而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就像我们永远无法登上北极星,但这并不妨碍它为我们指明方向。
9.为什么要把【至善】作为我们的方向呢?华杉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你的私越少,天地就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