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开水烫了,他却保持沉默,在遇到危险这件事上要正确引导!
每个孩子对水都有深深的执着,育儿文章说那是因为他们在母亲的肚子里曾经遨游了十个月,那就是他们迷恋的家的味道。
刚从医院回来的球球是很不喜欢洗澡的,每次放下水盆之后都哭得全身乌紫乌紫的,急得我和奶奶一头的汗,而他却只顾着闭眼大嚎,眼见着本来就黑的他越来越红,红了之后越来越紫,最后变成酱过的猪肝色宝宝,怎么哄都不行。
慢慢的,球球开始越来越喜欢玩水了,每次哄他离开水盆都老费工夫了,准备了一套洗澡的工具:一个勺+一只鸭子,他能在里面呆上半个小时,光含水吐水,吐水再含水都能自个儿玩得咯吱咯吱笑,只要谁不小心在那里被他洒上了一些水,他便更加带劲,想着再往你身上泼点水,便是他觉得最快乐的事情。
这样的玩水后来又发展到了装水。我们家的水都是放在餐桌上的,旁边放的都是我们喝水的杯子。每天早上我和夏都是喝完一杯水就去上班了,下了班再用各自的杯子接水喝。我有一个臭毛病,就是不喜欢把杯子里的水喝完,总是要留一点点,没办法,小时候我家的水是有水渍的,就是杯底都有一些残渣,所以我们的壶里的水从来不喝最后那一点点,这个臭毛病跟了我几十年了,虽然被我婆婆说了无数次,就是改不了。
有一次周末在家,我正悠哉地在沙发上坐着,球球在餐桌前玩,我无意中一瞥,发现我球总正像一个化学家一样,从各个杯子中倒水玩,把奶奶杯子里的水倒到爸爸杯子里,然后再全倒到我的杯子里,接着用他那胖乎乎的小手伸进了我的杯子,洗手!罪恶啊!这还没完,他想了想,又拿起桌上的钥匙,放进杯子里洗了洗,拿出来,看到桌子上有纸巾,抽一张,放进杯子里,拿出来擦桌子,擦完了以后又丢进去洗了洗纸,反复几次来回玩。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我会发现我的杯子里面有一些残渣在杯底了,天呐!我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倒水玩的这一个环节,球球还发展到了另一个领域,就是饮水机。外面的餐厅有些是有饮水机的,球球特别热衷于倒水,因为饮水机出水很让他新奇,一按那个钮就有水出来,他十分受吸引,所以总想去按,我们怎么都无法制止,后来我干脆让他帮大家倒水,也解决了大家要喝水的问题,又解决了他的好奇心,他还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所有的叔叔阿姨都在夸他好棒,感谢他。
这天,我带球球去了本末堂做调理,做完了所有的项目之后,球球又一次发现了本末堂的饮水机,蠢蠢欲动。我把他叫过来,说:球球,你能不能帮妈妈倒一杯水呢?他一听,立马蹦跶地过来了,笑得跟朵花一样说:好的。眼睛滴溜溜地转问我 :在哪儿呢?我说在前台那里,他似懂非懂,拿着杯子往那边寻去了。以前我有跟他说过,不可以按那个红色的按钮,只可以按蓝色的按钮,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他应该没有问题。
两分钟后,球球远远地端着一个杯子过来了,两个手捧着杯子,眼睛死死地盯着杯子里的水,小碎步一点点挪着走到我这里来,生怕杯子里的水洒出来,走到我身边,很骄傲地看着我,我接过水大声地夸奖他:哇,谢谢我的球球,好好喝哟。他开心地直拍手,像一只袋鼠一样蹦着,如果地球引力没这么大,他能蹦跶去月球。蹦跶的时候还不忘把撒在手上的水蹭在衣服上,开心极了。
同事在一边问他,球球,你能不能帮我倒一杯水?球球立马像听到军训口令一样,跑到同事的旁边,眼睛搜了一圈,说:可是你没有杯子啊!神情是球式专用迷茫。我跟他说,你去问问那个阿姨能不能给你个杯子,你要给叔叔倒水啊?球球立马就跑去前台,奶声奶气地问:阿姨!阿姨!你能不能~给我个杯子呀~我要给叔叔倒水喝。
在倒水这件事情上,球球是孜孜不倦的。
很长的时间,我好像都没有看到他。就在我和同事聊工作投入的空挡,我看到远远的球球往这边走来,还看到他的手上明显有水,一边走他还边说:我没有洒出来,妈妈,我没有洒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反应就是:他装的是热水;第二反应:他烫到自己了。我急忙走过去接过水杯,杯身已经很烫了,瞄到他的身后有一滩水之后,我把他的手拉过来,问他:球球,你是不是烫到了?
球球一直说:我没有啊!妈妈,我没有洒出来,妈妈,没烫到。
怎么可能呢!我摸了摸他的左手,上面还有水渍,看起来倒是不红,摸起来也不烫,还好还好。我继续问他:球球,你烫到了要跟妈妈说,知道吗?他开始还在倔强地否认,突然一下子就把头埋进了我的腿上,紧紧地抱着我,也不说话。我吓坏了,我以为他烫得有多严重呢!让他看着我的眼睛,问他是不是烫痛了,他回答的还是:妈妈,我没有呀。
也许三岁的孩子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曾经买过一本绘本《我不敢说,我怕被骂》,很久没讲了,我估计他也忘了,我再次和他强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和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一定会帮助他的。他似懂非懂,也许我以前的批评让他留下了逃避的印象,我觉得我真的应该要反思。
如果有一天孩子发生了危险,他第一反应不是求助父母,那该是最可悲的事情。我真的希望我可以是他感觉最安全的港湾,真的,随时随地。
婆婆在一边心疼,带着他去冲凉水了,我却始终心有余悸,以后真的要引领他往正确求助的道路上引导,我想,每个父母都会有这一样的想法的,我们不可能360度无死角保护孩子,我们也不能阻止他去探索和冒险,成长的恶道路上必然会有磕磕绊绊和受伤流血,同时,孩子们需要建议一个意识,在自己不能承担或者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回到家!或者拨通父母的电话!我们也许会有责备,但是我们一定会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帮助,一定会,孩子们需要做的是:说出来,坦诚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