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话题心理健康

心理学:这世上最令人沉醉的“毒药”,是别人的“鸡汤成功学”

2021-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山有鹿

01

在这个发展极其迅速的时代里面,大多人都出现了这么一种想法,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快点成功。

于是乎,不管在哪个行业之中,都出现了这么一种学问,我们称之为“成功学”。

成功学的本质是什么?从表面上看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成功。可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宣传的噱头而已。

曾有一位西方的企业家说过,我不相信这世上有任何能指导人成功的方法,因为成功之路是由人自己走出来的。

成功的路途是遥远且隐秘的,你能发现,就证明你有这个能力和时机,从而踏上属于自己的事业征途。

而这条路,终究是不能够复制的。因为这条路的主人,只有第一个走过去的当事人。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而大部分的成功学,本来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的。可就是因为需求的人多了,它也就出现了。

不过,有一个道理我们是要明白的,那就是过分需求成功的人,他就往往会很难成功。

就像一些人越是想做好这件事时,他就越会失败一般。

因为这个世上的成功,都不是任何人能够把控的。而我们大多人,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已。

02

前几年,某个大满贯的球队,他们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就立下目标,这一次的竞赛,要拿下冠军。

因此,这些人的好胜心也就特别强。

尤其是球队的主心骨球员,他在射门的时候出现了多次误差,让原本占优势的局面立刻反转了过来。

到最后,结果是什么?就是这个大满贯的球队,他们输了,而且输得特别彻底。

在场的观众都感慨,这些球员,在这一次的比赛中,都没有发挥出自己正常的实力,实在是可惜。

作为事后诸葛亮的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为何这个球队的球员,他们没有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呢?

有这么一个解释,那就是这些人太渴望成功了,所以让成功远离了他们。

在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定律,叫做“瓦伦达效应”。

这个效应,源自于一个因高空走钢索失败而身死的演员的事例。

在比赛之前,这个身经百战的演员,他如果发挥正常,那他自然就能完成比赛,从而取得成功的。

可他在比赛之前,却一直暗示自己,跟自己说要成功,不能失败。

而正因为这种过分的暗示,却让他成为了成功下的亡魂。

03

在生活中,大多师长和长辈都跟我们说,不管何时,都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从而迎来较为圆满的人生。

于是乎,大多人的内心都把成功放在了第一位,而把其余的一切放在第二位。

甚至他们,连失败都没有想过,而只想到了成功。

其实,一直安慰自己要成功,就一定能够成功吗?并非如此。这样的暗示,会让失败的几率激增。

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高考前就希望自己能够考上好大学的学生,一个被老师寄予了厚望的学生,他们很大几率是不会成功的。

因为这些学生的心理包袱太大了,大到会影响他们原本的状态,从而让他们发挥失常。

而对他们来说,要想发挥超常,就只能是幻想而已了。

相反,为何我们常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成功者,他们是黑马呢?

其实,这些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够成功。可以这么说,正因为他们没有包袱,没有过重的期望,才让他们走向成功的殿堂。

人,不要总是想着成功,哪怕你知道自己胜券在握了。要知道,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一切的情况都会有变数的。

而这种变数的本身,就是这个人的内心变化程度。

04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着对成功不一样的定义。

在年轻的学生看来,自己未来要考到好学校,找到好工作,然后赚到大钱,获得成功。

在出了社会打拼的人看来,只要自己能够在一年内升职加薪,且家庭少点矛盾,就能获得成功了。

通常在这个时候,一般那些已然获得成功的人就会走出来介绍经验,劝导人们要怎么做,才能收获成功。

在这个时候,其实人就会陷入到一种“痴迷”的状况之中。

因为这些人对成功的期望过高了,导致了自己容易被别人所迷惑,被生活所欺骗。

要知道,这个世上,没有人会教你如何成功。而能够寻觅到成功之路的人,往往是那个顺其自然的自己。

从心理学上看,一个没有任何包袱,内心平静的人,往往能发挥出超越平常的潜力,从而在偶然和必然中,撬开成功的大门。

如果你还想知道,人如何做才能成功?

那么,可以这么说,就是要有机遇(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要有没有过重包袱的内心,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如此,人才能摸到门道。

文/舒山有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