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如今手机已经铺天盖地,已经不仅仅是人手一个了。还记得读小学时,手机可以说是稀缺品。一个家庭里一般就只有一个手机,要么摆放在家里,要么是父亲随身携带。许多家庭还没有手机,都说物以稀为贵,那个时候手机也算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了。
记忆中那个时候的手机功能很有限,主要用于打电话或是听歌,发短信的功能都很少用到。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听到不身处同一个地点的另一个人的声音,可以算得上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因此拥有手机的家庭也很宝贝,很少让孩子摆弄。
当然那个时候除了手机很少,还有就是眼睛近视的人也很少。印象里小学时候没有学生戴眼镜,初中的时候会有一两个。看到戴眼镜的同学总觉得有些与众不同,会多看上两眼,偶尔有机会呢也会索要他们的眼睛观察一番亦或是试带一下,感觉还挺不错。
随着年级的升高,见到手机的机会也多了许多。小学的时候只能看看或是摸一下,初中的时候偶尔会看到有学生将手机带到教室,但学校管得严,因此也很少见。高中的时候,拥有手机的同学就更多了,但基本没有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管得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中离家较远,住校时间也比较长,学校里有专门的座机。
除此之外,高中时候,与手机数量成正相关的还有戴眼镜的学生人数。戴眼镜的学生人数虽然增加了,但还是很少。记忆中那个时候父母也给自己买了一个手机,至今都还记得牌子:诺基亚。
虽然一直存在宿舍,但是用到的几率很少。只有星期天休息的下午才能把玩一会儿,再加上自己对电子产品不太感兴趣,自然对它冷落了几分。高中时候手机在学校出现最多的一天应该是拍毕业照那天,很多同学都带上了手机。一边在校园里穿梭,一边用手机记录下校园的一角或是和同学,好友拍照留恋。
读大学时候,手机已经比较普遍,人手一个。但好像也不是那么的迷恋,低头族还是很少出现。又过了一段时间,手机不但盛行于年轻人,就连老人也是人手一个,普及率可以说很高了。不断的更新换代,功能也多了许多。
慢慢地,除了公交车,地铁也出现了。慢慢地,低头族席卷而来。相比往昔,一个班级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带上了眼睛,而那些不戴眼镜的学生倒变得很少见。比起和周围的人交流,好多人似乎越来越热衷于网络聊天。就连聚餐之时,也是每个人拿着个手机,各玩各的。甚至连走路的时候,都在低头玩手机。
再后来,各种热门应用软件接踵而来,弄得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乐此不疲。甚至已经到了一会儿不碰手机,内心就不舒服的程度。手机不离手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方便快捷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频频出现。
不得不说每一件物品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度”。适度使用,自然能让生活更上一层楼;若是超过了限度,只会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