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该看到西瓜,还是该看到芝麻
1.故事一: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做什么选择?
小吉和心爱的人处在蜜恋期,他们憧憬着未来的大房子。他们想一定要买一个比较宽裕的房子,最起码是四房二厅的房子,一间用来做书房,一间用做健身房,一间儿童房,一间卧室,满足他们喜欢读书,喜欢健身和未来养孩子的需求。
两年后,他们打算结婚,购房正式提上仪程,他们到处打听房价,哪里方便孩子上学,哪个地段好,升值空间大,并要考虑金钱的承受能力,他们目前可以承受的首付是50万。
现在有两套房摆在他们的面前,一套两室一厅的郊区房200万。一套四室一厅的学区房300万。
假如首付是支付3成。如果购买200万的房子意味着他们只要再凑够10万就可以了,承担的经济压力较小,也可以满足眼前的需要,够住就行,等以后有更多的钱,有了小孩再换大学区房。但风险和遗憾是:房价会上涨,也要牺牲对生活的品质需求。如果购买300万的房子,意味着他们还要凑够40万才行,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但是满足了投资自己的需要和未来的孩子求学需求。
如果是你,你会做什么选择?
面对这种时间逼近的选择,大多数人会倾向于选择承受压力较小的房子,注重眼前的实际,而忽略未来的风险,比如说房子的升值和对自身的投资,这种方式考虑的是“可行度”。
可是当人们在计划遥远的买房事情时,对房子充满了幻想,只会考虑到自己喜欢什么,满足自己需求的因素,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这种方式考虑的是“合意度”。
“合意度”是指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这样去做有什么好处;“可行度”是考虑事情可不可行以及怎么去做这个事情才可行。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把考虑“合意度”的思维称之为“为什么”思维;考虑“可行度”的思维称之为“是什么”思维。
比如说,当你在列清单,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在理清头绪,那么你就是在使用“为什么”思维,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写些东西下来,那么你就是在使用“是什么”思维。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又把使用“为什么”思维称之为“看到西瓜”,把使用“是什么”思维称之为“看到芝麻”。
在故事一中,当购房的日期越来越临近,小吉会很容易陷入计算金钱的漩涡,做出目光短浅的决定,把之前一切美好的幻想,远大的理想丢在一边,只看到芝麻,忽视西瓜。
那么,了解这种思维模式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什么用呢?
比如:学生在开学之初都决定好好写作业,为未来取得好成绩认真学习,可是当交作业的时间快到了,他会选择敷衍作业或是抄袭作业,把作业交上去再说。
又如:成人在工作之初都决定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可是当截止时间即将来临,他们还是选择了草草了事,把事情做完,先交差再说。
就是说,时间这个维度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巨大的影响,影响到了你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决策和行动。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避免看到芝麻,应该看到西瓜,避免使用“是什么”思维。同时,为自己留够足够的时间为目标的实现做准备,不要陷入到时间的紧迫中。
2.故事二:你会陷入到这样的拖延情况中去吗?
小白是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领,有一天她厌倦了这样靠上班卖时间卖体力的赚钱方式。她也知道了要想拥有被动收入,除了理财投资,还可以为自己铺设管道,例如写文章,开设一个专属电台,或是设计一套可以不断更迭的课程。她想选择其中的一种去做,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就有机会拥有睡后收入。可是每一种方式对于她来说,都是那么陌生,那么困难。尽管她知道这样去做的重大意义和莫大好处,但是她一直迟迟没有开始行动。
通常我们面对非常熟悉的事情,如果知道事情带来的高回报,我们会有强大的动力去投入时间和精力。如多劳多得的情景中,熟练的工人或销售人员就干劲十足,以期待用更多的劳动或绩效换来更多的薪酬。
但是,面对困难的事情呢?你是不是面对一件陌生而困难的事情,也有类似的拖延?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小白对于靠什么赚钱的事情,考虑得较为长远。如果做了,对未来有很大的好处,会帮助她实现财富自由,但是她为什么就不去做呢?
很显然,面对这个陌生而困难的事情,她被自己的“为什么”思维困住了。她知道这件事带来的好处,但是使用“为什么”思维,让她看到了西瓜,但这阻碍了行动,造成了无期限的拖延。
如果她换一种思维方式,用“是什么”思维,来面对这件事情,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小白会考虑这些事情怎么做才可行,她会考虑第一步可以做什么,直接行动起来,在行动中边做边学边调整,最终把事情做成。
这个故事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人们通常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形容人们目光短浅,因小失大。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使用了“为什么”思维,看到了西瓜,就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事情做得成。
当面对困难的事情时,我们用“为什么”思维会把我们困住手脚,反而不利于我们采取行动。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避免只看到西瓜,而应该先看到芝麻,马上行动起来,把眼前能做的小事先做起来。
通过两个小故事,我们知道了:拥有“为什么”思维的人,更注重长远的回报,关注为什么要行动。拥有“是什么”思维的人更注重眼前的实际,关注正在做什么事情。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什么时候采用“为什么”思维,看到西瓜呢?什么时候还采用“是什么”思维,看到芝麻呢?
面对已经非常熟练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为什么”思维,给我们强大的动力,带来回报;面对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用“是什么”思维,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避免拖延。
面对近期的事情,避免使用“是什么”思维,应该使用“为什么”思维,避免目光短浅,提醒自己要眼光长远;面对遥远的事情,要避免过于乐观,应该使用“是什么”思维,提醒自己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同时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3.你是什么类型倾向的人?
有一类人似乎是天生的指挥家,善于天马行空地想象,有层出不穷的主意,喜欢发表鼓动人心的演讲,用思想和语言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是他们行动力较弱,容易拖延。
有一类人似乎是天生的行动派,善于积极行动,执行力极强,可以不折不扣地高效完成任务。但是他们缺乏战略家的眼光,容易短视。
他们的思维模式的类型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倾向。你是偏向哪一种思维模式呢?
通常,要把一件事情做成,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情景,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两种思维模式,并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不同的策略。
所以,我们既要了解自己倾向于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避免自己的短板;也要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切换,选择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