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州丝绸博览会小览

2018-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夜大风

2018苏州丝绸博览会小览

人间四月芳菲天,霓裳羽衣竞登场。彼时,上海国际时装周正轰轰烈烈尚未休场,苏州的国际丝绸博览会又拉开了舞台。趁着春风和沐,我便抽空去浏览了一番。

苏州文博中心,只用了其中一个展馆(其他两个展馆是国际旅游节),可见此番规模亦不是很大。一圈浏览下来,可圈可点,亦有忧心忡忡。

先说面料。江南历来是丝绸进贡之地,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清代在江宁(今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管理各地织造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亦通称织造。)可见,所出面料之优良与繁丽。时隔多年过去,各种技术的更新和经验的丰富,使面料更有了丰富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另一方面,技术的普及,也使得一部分本来需要制作繁琐的面料却被偷工减料的制作了出来。此一举,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锦,这种面料,历来是制作华服所选。这次所见,无论是颜色,还是花纹,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制作出来的成衣,因为本身质地的挺拔,而仪式感和尊贵感十足。只是高昂的价格,还是离普通生活的距离比较远。目前锦这种面料,还是不能纯机器生产,导致了产量的稀少,因此价格偏高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罗,曾经只在诗词里所见的面料,市场上的影子也逐渐增加了起来。和锦一样,不能完全纯机器生产,因此价格昂贵也是不争的现实。罗的亲肤度和垂软,是我个人最欢喜的面料,而且具有普通丝绸所没有的优点:不易起皱褶。(大家知道,丝绸的褶皱是完全无可奈何的事)。因此,除了没有触摸过罗的人,但凡一旦触摸上手,没有不喜欢的。

记得《红楼梦》第四十回: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象,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除了做出来飘飘欲仙的衣裙,罗以前在红楼梦那样的大户人家还用来糊窗纱,真正是奢侈。要知道,这种面料就算我跑遍上海所有的面料店,都是不太可能出现在货架上的,只在一些高端会所里才有。不过终究是新时代了,对此有所了解的人也在逐渐增多。也许将来技术的更加发展,会使这种面料的产量更大的进步,从而惠及大众。

但是也见到个别厂家,没有走完全部的制作流程生产出来的罗,手感僵硬。我触摸之下,心里极度失望。节省成本固然重要,但是失去了面料本身的特质,那还能得到消费者的喜欢吗?

缂丝,更高级的面料。估计是无法普及了,曾经是做龙袍的制定御用。在各种面料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缂丝依然孤芳自赏。制作的极其不易,使得它更曲高和寡。但是我觉得也很好,有些更新和有些传统共同互补,才使整个丝绸的发展,新旧同存。

正绢,一般是为日本的订单所作的。说实话,任何一卷出口日本的正绢打开,你可以感受到那种细腻和精致,从中窥见一丝不苟的要求。那种精气韵致,在国内的丝绸身上是见不到的。人看气质,物看气韵,对于面料制作的认真,我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对此的精益求精和专心致志。我曾经收过一卷日本正绢手绘花枝图,一卷12米打开到末端,后面贴着发黄的标记:绘画作者****,绘画时间****,联系地点或方式****。当时看到是满满的感动。如今国内有手绘的面料或衣裙,都是大写意,随意几笔,丝毫见不到认真细致的态度。

此次前来,我还奔着莨纱而来。莨纱是最古老的最传统的香云纱,是属于广东佛山那边的生丝丝绸面料。和罗一样,是我个人最爱的面料。但是在江南几乎没有销售,原因也是一样,制作费劲,一天一个半手工的机器只能出六米。目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香云纱,大多是莨绸。即便是莨绸,各种厂家做出来也是三不靠谱四不着调。产量是上去了,而古老的质感却消失了,也是很让人叹息的事。

可惜的是,兜完整个展馆,没有见到一家广东的本土香云纱厂家来宣传。可见苏州的国际丝绸博览会的宣传和影响力,还是有待商榷,更待发展的。

Show就不多言了。如今模特的门槛降低了,有一双大长腿便有上T台的机会。大多数模特根本压不住衣服,衣服是衣服,人是人。不由的摇头叹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对于审美,对于美的要求,尚有很长很长的一个时间要走。犹记得,上海第一届新思路模特大赛的总决赛,有一位姚姓女模特(依稀记得是冠军),身着一身黑丝绒旗袍,素装上台,当时那种老上海的楚楚风韵,便是由内而外的扑面缭绕,当时我才十多岁,依然被惊艳的目瞪口呆。而此次六场丝绸sho,大量的旗袍上场,我却完全看不出任何美和风韵来。

走马观花一圈,亦有一些圈圈点点,可以一说。

是一家做色彩印染的,全部的颜色是植物天然染就,每种颜色从古籍里挖出来出处,那些古老的名字真是美极了:殷、胭、绯、桃。。。。。。俱是不同的红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如果排列得当,当真是云蒸霞蔚,流丽之极。染出来的丝织品上的绣品,也是简约婉约,有那么一点留白的味道。大味至简,反而增生美意。

最后是一句话,便觉得这场带点乏味的展览,亦带上了一点风流婉媚之意,便也愿意生生耗了这一天在此流连。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来苏州,怎知丝韵媚软。

2018苏州丝绸博览会小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