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互联网赚钱

商场如战场。当退则退,以退为进!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1人  王建洲商学院

大家好,这里是王建洲商学院,我是王建洲,我是做互联网创业培训的。今天与大家聊的话题是:商场如战场。当退则退,以退为进!

商场如战场。但与兵战不同的是,在市场攻防中,主动撤退的战略意义可能是去恢复失地,可能是去拓展更为广阔的、全新的营销空间。

20世纪70年代,李嘉诚已是香港大名鼎鼎的地产商了。

有一天,他掌握到一项重要绝密情报——英国在香港最大的英资怡和洋行,虽然是九龙仑股份有限公司的大东家,但实际在该公司占有的股份还不到20%,简直少得不成比例。

这一情报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怡和洋行在九龙仑的基础薄弱。

当时,香港的尖沙咀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其旁边的大量九包名贵地实际地价已寸土千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未动,股票面值低得不成样子。

所有这些,都是争夺九包名贵地的有利条件。

此时,如果大量购入九包股票,即使股票价上涨5倍,也不会超过每股所代表的地价,只要买20%股票即可与怡和洋行公开竞购。

持股的老百姓,在相同的出价下,当然更愿意卖给中国人。

因此,有把握早日购足50%的股票,将怡和洋行大东家的地位取而代之,这样就有权运用九包的名贵土地发展房地产,堪称一本万利。

李嘉诚当即决定,分散吸进九包股票。

从1978年起,他不动声色地悄悄分散户名,吸进18%的股份。

由于李嘉诚大量吸进九包股票,使每股10港元的九包股票迅速上涨到30多元,引起了怡和洋行的警觉。

此时,李嘉诚的偷袭战已不再有效了,要干下去,就要转为阵地战。

但两军对垒比实力,李嘉诚一时还不是怡和洋行的对手。

如果李继续入股,怡和洋行必会以高价回收九包股票;它财大气粗,李嘉诚必将惨败无疑。

这真是“行一百半九十”,李嘉诚处于进退维谷之地。

李嘉诚不愧为一流商贾,他决定主动撤退,以退为进,从而化险为夷。

他的金蝉脱壳之计是寻找一个代替自己与怡和洋行作战的人,将全部股票卖给他。

1978年的一天,在中环文华阁的高级隔间里,有两位身穿中式服装的本地客人,使用普通话进行了一次短暂而神秘的会晤。

时间虽然只有20分钟,却决定了一笔价值20亿美元的九包脱离英资怡和洋行的关键性交易。

这两个人,一个是地产商李嘉诚,另一个就是船王包玉刚。

这究竟是怎样一笔生意呢?简单地说,就是李嘉诚将手中的股票2000万股全部卖给包玉刚;包玉刚将帮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购英资和记黄埔股票9000万股。

包玉刚因自身实力雄厚,堪与怡和洋行争雄,最后获得甚丰。

这且按下不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李嘉诚这一招的意义所在。

面对当时的局势,李嘉诚的选择似乎只有两种,一是与怡和洋行硬拼,见个高低。

若拼得过怡和洋行,吞下这块“大肥肉”自然最好。

但根据对双方财力的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种选择就是放弃,但全盘放弃又实在可惜。

于是,精明的李嘉诚巧妙地找出了第三条出路:一条可行且有利的出路,在与怡和洋行正面交锋的战场上主动撤退,并以已经获得的前期成果作为“筹码”向包玉刚进行交易,以换取包玉刚帮助自己从汇丰银行承购英资和记黄埔股票9000万股。换言之,在主动撤退后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转换一个方向进攻。

应当说,这一个新的攻击点也是选择得非常适当的。

当时在香港的头号英资是怡和洋行,第三号是英资和记洋行。

李嘉诚的实力虽不及怡和洋行,但想盘夺和记洋行还是有很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

包玉刚将手头的9000万股黄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偷偷转手卖给李嘉诚后,李嘉诚便如虎添翼,举手之间即可吞掉和记洋行。

由此观之,李嘉诚的这一招是撤退,也是进攻;是“解套”,也是发展,不能不使人心悦诚服。

【赚钱心法】

为了回馈读者,今天与大家免费分享2本创业项目电子书,《55个小本创业项目实战案例》和《如何创业当老板》

这2本书是我专门为草根创业者,中小企业转型者总结与实践出来的结晶,认真理解足以改变你目前的现状,从而影响你的一生。公众号:王建洲创业圈

有道是:“商场如战场。”在战场上有必要的撤退,在商场上也有必要的撤退。

作为厂商,尤其是现代厂商,在自己的“谋略库”里千万别忘了“撤退”这一招。

专攻市场营销的专家们把撤退称之为顺应客观形势的应变性策略。

在以下诸种情况中的一种出现时,企业就应以这一应变性策略来对待之:

一是对手的势力过于强大,不足以与之争胜。

二是因为市场上出现了更好的机会,根据获取最佳效率原则,舍此而就彼。

这是一种战略重心的转移。

三是要想保持现有市场占有率,投入将不堪重负。

四是局部性的撤退,以保证战略重点的如期实现。

五是产品已进入衰退期,无甚利润且前景暗淡。

六是因为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原定战略目标失去了意义。

在以上种种情况出现之时,与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撤退,或在被对手强行逼出角逐场的情况下撤退,倒不如主动地进行战略转移,以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保持本企业的形象与声誉,以图在其他方面另谋发展。

总之,在市场攻防中,大踏步撤退是为了大踏步的前进;不甘撤退、不会撤退的厂商,也不会成为商战中的赢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