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写作技巧简书作家文学梦

用好这三种写作手法,让文章增色100倍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28人  写作的技巧

一.抒情

所谓抒情就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啊!祖国山河多美好!”就是一句典型的抒情。

抒情方式具体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诗、抒情散文中,抒情是主力军。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通过描写遭受凌辱和鸟儿形象的刻画,最后抒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是将描写与抒情有机结合的成功案例。

咱们写文章,要打动他人,就要用到抒情。恰如其分地抒情,无矫揉造作之感,动人力量随之而来。

用好抒情,当注意以下两点:

(1)感情真挚。

真善美并举;假丑恶同行。抒情之美应以真挚为前提。为了抒情而抒情,虚情假意或者卖弄情感,就适得其反了。

(2)要有铺垫。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感情的抒发,是建立在一定的事件叙述或者某种现象描写基础上。否则,情感就无所依傍。

情动于中,不得不发,才是抒情的要义。

二.议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这就是议论!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即作者发表观点、表明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在叙述或描写之后,能用议论点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观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建立在上文对月亮阴晴圆缺描写的基础上。

运用议论,要注意上文有所交代,有所铺垫。

合理议论,避免空穴来风,空发牢骚。

三.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准确性和严密性,是其语言上的特点。

说明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用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其中有一段: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这段文字是对荔枝膜加以说明。你看,作者对荔枝膜的位置和颜色,用“紧贴、内壁、白色”等词语加以准确描述,同时,还引用《咏荔枝膜》古诗对它进行生动地描摹。使我们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荔枝膜的特点。

说明这种表达方式,通常用在哪里呢?

结合咱们新媒体写作来说,我觉得多数情况是用在对某一种产品、方案、服务等介绍之时。如在互联网平台,为了推广某一款智能手机,就需要用到说明了。

将帅英才,行军打仗,重在巧妙地调兵遣将;你我写作,妙笔生花,好在恰当地表情达意。

用对表达方式,方可让文章增色添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