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时代,花了上万元,听了数百小时课程,月薪还是不过万
01
知识付费,盛行于80后、90后的学习方式
最近几年,知识付费比较流行。
很多大咖或者擅长某些技能的人,
会在互联网上把技能打包成课程出售。
这已经成为日渐成为就行的学习方式,
正好弥补了现在人们时间少,追求速成的心理。
为此很多职场人,在上下班的路上听着课程。
或者晚饭后呆在家里,不看电视,不参加聚会,
一门心思学习付费的课程。
他们中尤其以80后,90后为知识付费的主力军。
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且在职场中处在相对低的起点。
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付费的学习,
成为了他们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
02
知识付费,带来的是一种心理安慰
这群爱学习的80,90后,热衷于学习,
更多地是为了平复自己的焦虑,追求心理安慰。
他们焦虑的来源是生活压力、失败的教育和稀缺的时间。
生活压力
现在的80后,90后常说自己是不幸的一代,
赶上房价高涨,医疗自己教育成本高昂的时代。
每天加班干活,省吃俭用,一年甚至买不到一平米。
天天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心里想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换来了却是苦不堪言的教育开支。
这些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大家普遍感到焦虑。
失败的教育
采铜在《开放的智力》中提到,
学生们的“知识都是自书本得来,从理论演进到理论,而丝毫不知如何从现实中学习。”
这些工业化的批量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许多大学生一进入职场,
就感觉什么都不会了。
正是面对着复杂的工作,但自己却手足无措,
给职场中人带来了不安,
这时候能够解决焦虑,消除不安的,
就只有不断学习了。
稀缺的时间
现在社会,一切都是快节奏,
职场人士,加班又是普遍现象。
为此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稀缺品。
他们能利用的智能是碎片时间。
这时候,知识付费课程是最能满足职场中人的需求,
上下班路上,等人的片刻,甚至用餐前的等候时间,
都成为自我学习的适合时间。
03
听过了那么多课程,换不来月薪过万
正是出于各种的焦虑和不安,
大量的80、90后选择不断学习,
一方面平复自己的不安,
另一方面希望这种学习给自己带来高收入。
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有一句话叫“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把这句话放在职场中,
则是”听了那么多课程,却换不来过万月薪“。
这并不是说知识没用,恰恰相反,
在当今的信息暴增的时代,
知识的用处反而更大,
而感觉”知识无用论“,其原因在于个人。
(1)课程买了不少,却没时间学。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情况,在朋友圈或者某个平台发现了一篇好文章,于是立马收藏。
然后呢?
没有然后。也许收藏了就再也没有看过。
双十一购物时候,
看到各种商品,一顿买买买。
结果收到快递之后,除了拆包裹的时候会欣喜一阵,
之后就放在那里再也不过问了。
这些行为在心理学上叫”松鼠症“,
正如同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食物,
坚信某天会用上它,但最后实际很少吃。
很多人在购买付费课程上也有”松鼠症“,
看到课程简介,看到很有用,便毫不犹豫地买下,
不断地买,却没时间学。
我有一个朋友,有次跟我说,
他光是去年一年就花在付费课程上的投资就有上千元,
累积十几门课上百小时的音频课程,
但现在只听了其中一门,有些甚至都忘记曾经买过。
(2)听了那么多课程,却没记住。
就像有些人抱怨,看了那么多书,最后记住的屈指可数。
很多人听了那么多课程,到头来能记住、理解的却没多少。
学习是一件需要全神贯注的事情,
在学习的时候大脑要高速运转,
才能充分理解所学知识。
而很多人说在什么时候听这些课程呢?
上下班路上,睡前,等候的时间。
这些时候,人们都说一心二用,
时间碎片化,思想很难集中。
用这些时间学习,看似是充分利用了时间,
实际上大脑同时在多种事情上来回切换,没有进入高效状态,
这也就不奇怪对课程记不住、理解不了。
(3)从知识转成技能,需要的是反复的实践
王阳明在数百年前就提出过知行合一。
采铜在《开放的智力》中也强调学习应该:
“在现实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中思考现实问题。”
然而,许多人对知识付费的课程,是怎么做的呢?
”今天又学到一个新知“”思想又开拓了“
可是,只是”知道“而已,只是多了一些谈资而已,
并没有把”知识“转化为实践,也没有想过如何去运用知识。
听了那么多课,我们实际上处于一种假学习状态,
假装有收获,假装理解了,假装没有浪费时间。
04
三招用好知识付费
改变假学习,真的想将知识付费转化成能力,并为日后的过万薪水搭桥铺路,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1)选择精品课程
在知识付费时代,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打包成课程,在互联网上分享。
这里面有高水平、花时间费心思打磨的课程,
也有追寻知识付费红利的低水平课。
如果不加筛选,浪费金钱不说,也浪费我们的时间。
当你打算为知识付费时,要选择那些精品课程,
不要仅仅被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宣传文案所吸引,
要了解讲师的背景信息,关注讲师曾经的作品,以及看其他人的评论。
我曾经花钱买过很多个写作课程,
但事后分析才发现,
不同水平的人,讲的内容真是千差万别。
高水平的人,能给我醍醐灌顶之感,
而有些人,则讲的都是自己早已知道的内容。
(2)用心学,做笔记,勤思考
选择好课程,有人存在这样误区,
认为我听完就掌握了。
知识,如果不用心去思考,始终是别人的知识。
真正的学习上带着心去学,
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专一听课,而不是“一心二用”。
学的时候,要勤于做笔记,做思考。
曾经的90后百度副总裁——李叫兽,他就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他并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但写出来的营销文案,却能让互联网大佬拍手称赞。
这得益于他独特的学习方法。
一般人看书,只是看过就算了。
而他会把书中的内容联系实际,思考身边的什么场景运用到了书中的理论。
比如他看到某个经济学原理,就会去思考,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哪种现象其实就是这个原理的再现。
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思考,
带有批评性地学,联系实际地学。
(3)反复实践
学习的目的,最终不是为了长知识,而是提高自己能力。
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主动地应用知识。
知识的调用,是一种刻意训练的结果。
一开始我们可能受限于之前的思维习惯,
不太容易意识到联系已学知识,
但随着自己不断刻意训练,
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
最终转化成自身能力。
老板给你付的工资,是因为你给公司创造了价值,
买的是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购买你所掌握的知识。
一味地自嗨式学习,欺骗的只是自己而已。
作者:老无,斜杠中年,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职场成长。愿结交有灵魂的朋友,聊有温度的故事。
转载此文,并发布于朋友圈截图。
联系作者微信:laoyu8888,可获得职场电子书和教材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