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回家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波狸齐

      三月的风,呼呼作响,吹得人衣服鼓起来,虽然带着一股寒意,倒不是很冷。

      一个人,一个背包,手里还拎着一个手提袋,简简单单……

      和大部分小县城的孩子一样,在这个小岛上度过九年义务教育,考上高中,经历高考,80后正好碰到高校扩招,只要能上高中,基本都可以上大学。而上大学就只能离开小岛去往一江之隔的那个沿海大城市了。

      印象中对回家这个词有了期待是高中住校的时候,由于学校离家远,我不得不开始住宿生活。每周回去一次,于是周五放学回家成为住宿生最大的幸福,不仅仅是双休,更是家的召唤,我也一样。

      忘不了每次到家附近的公交站点下车,大马路一拐弯就到了我熟悉的水泥大路,走上5分钟,变成沙土路,再走3分钟,进入村子,狗吠羊叫,羊肠土路出现,脚下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一踩一个楞。左拐,再左拐,用竹子围成栅栏的地方就是家了。

      印象深刻地是从门里45度角串出来一张大大的笑脸,直奔我而来,那是刚上小学的弟弟,每个星期都会疯跑几次到院门前接我,然后再奔回屋内大声嚷嚷:姐姐回来了,那情形一如现在三岁的儿子在我们下班回家时从客厅奔到门口大喊爸爸,妈妈时的状态……

      后来上了大学,去了城市,大学的新奇生活把回家的期盼冲淡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回家的心情不再那么急切,只有从上船开始听到熟悉的乡音才会感到激动,回家了……

      那时候家里重新装修了,一样的土路,一样的狗叫,倒是房子不再是栅栏,学城里人一样有了卫生间,席梦思床,可笑得是我每次回家都会失眠,无所适从,后来自己跑到隔壁没装修的老屋内,熟悉的房顶,斑驳得墙面,我一夜无梦睡了个好觉。

      再后来,开始工作了,和大多数背井离乡的打工仔一样,搬出宿舍,租房子住,跑人才市场,投简历,找工作,十多年前网络还不是现在这样发达,工作还需要到招聘现场,或者买人才报……

      回家也就是过年或者长假才会有机会,内心不再欣喜,激动,更多地是压力:回来啦,现在做什么?多少钱啊?回家变成检验各家孩子是否出息的评论会……

      每次回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逃离……

      工作多年后,遇到好政策,新城建设,农民变成居民,家里从乡下搬到镇上,父母也搬进了商品房,过上了退休有保障的生活,可惜我也结婚了,那样舒适的地方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了,小时候梦想的独立空间,书桌都有了,却没有独处的机会了。

      漂泊多年,在大城市终于贷款有了自己的窝,再回家都是拖家带口,大包小包,这时候回家成为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是希望了。

      每次过节回家住哪里都是选择题,回父母家?回老公家?都不合适,最后只能一半一半,公平。

      父母家,不是乡下的老房子,经常找不到具体哪栋,那里没有我的生活记忆,加上难得回去一次,总有挥之不去的陌生感。

      回老公家,觉得这是老公儿时的回忆,融入不了。

      只有回到那个远离地铁的地方,推开自己小窝的门,才会有踏实的感觉。

      回家的感觉似乎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在不断变化着,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的存在,无数次地出发,无论多远,目的如何,为梦想还是其他种种,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最初地方: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