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每个孩子都是坠落在凡间的星辰
看了这部电影,又再去听牛奶咖啡的《星星》,突然觉得其实每个孩子,你、我、他还有在银河里行了一辈子的老人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因为我们都曾是孩子。
我们是天上的星星 我们在孤单的旅行 相遇是种奇迹 想懂得爱你的意义
这部电影是由印度著名阿米尔汗主演的一部关于爱和教育的电影。这也是阿米尔汗的导演处女作,在2007年上映后就获得了宝莱坞第53届FilmfareAwards电影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荣耀与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更想说这是2016年里第一部让我看哭的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放眼整个电影,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描述伊桑小男孩面对父亲责骂、送往寄宿学校、老师体罚、同学嘲讽的“痛苦”。也一步一步地由开朗淘气变得沉默不语郁郁寡欢,当他趴在天台的栏杆,垂头看着地面,甚至那一刻我在想,是不是跳下去了就舒服自由了,就不会再饱受一切痛苦了呢,想完又狠狠掐了自己一下,太入戏了。
与其承认“我不能”,不如说“我不想”。伊桑在电影里是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却有着读写障碍,也就是智力很正常,但在阅读和单词拼写背诵上存在缺陷的一种状态。伊桑的这样情况无任何人发现,父母老师只觉得他是很贪玩、淘气、厌学、不用心的一个问题学生,他时刻处在一个嘲笑、责骂、体罚的环境中。他对这些知识点是不会的,但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不会”,既然不会,又无论如何都会挨骂挨打,那我何必承认自己“不会”,“不想”不是一个更好的借口吗。反观我们成人世界,是不是经常听见“这个事太简单了,我只是不想做而已”这样的话,无论这件事是真简单还是以不想为借口,可能里面会含有三分的不会。成人世界尚且如此,又何必对一个小孩如此严苛。你的责骂和嘲笑只会使得他的自信心全被击垮,于是他以不服从来掩饰自己的无能,这就是每位家长口中的“叛逆”。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里讲了个故事,在所罗门群岛,原住民要砍伐树木的时候,他们不会直接把树砍倒,他们只会聚集在树木周围,大声咒骂,咒骂那棵树,过了几天,那棵树就会枯死,自行死亡了。孩子也是一样,长期生活中一个压抑、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嘲笑与责骂并存的环境中,他的根就慢慢腐烂,严重时会走向死亡。
《地球上的星星》伊桑也是幸运的,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尼克姆老师。他乐观积极,教学风格奇特,认为每个小孩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才华、能力与梦想,也不能以每科目成绩的高低来决定他就是怎样的一个人。当他发现伊桑的特殊情况以及在画画上的天赋时,他向校长申请自己亲自带伊桑学习。他很有耐心,也很尊重他,并一步一步的引导伊桑在学习上走向正确的道路,渐渐的,笑容又从新回到这个小男孩脸上,并在在画画比赛上获得了年度第一。
《地球上的星星》伊桑父亲有一次跑来对尼克姆老师说他和妻子看完了所有关于读写障碍的报道,是想向他证明他是很关心孩子的。然而关心是什么?不是日复一日忙工作,用钱来填补缺失的陪伴;不是从不问候孩子学习,期中期末却想孩子考到班上一二名;也不是每天对孩子的苦口婆心规劝,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而是一个亲吻拥抱,告诉孩子我爱你,让孩子知道跌倒和失败时,父母会陪在你左右,帮你渡过难关;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这种关爱能事半功倍,也能缓解痛苦。
《地球上的星星》写到这,突然想起同样题材的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一句话——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地球上的星星》每个孩子也都是坠落在凡间的星辰。有的人飞翔的很快,快快的在这星辰上成长发芽;有的人在土里忍耐煎熬,也不见发芽的趋势。请不要在这时对他放弃,他只是还在积蓄力量,请耐心的对他施肥浇水,某天阳光灿烂之时他会破土而出,灿烂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