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也鲁乎?——曾参列传

2020-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R琳茜

曾子,名参,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门下的一名弟子,他是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因为父亲曾点孔子的弟子,虽然并没有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可是,他对孔子的道也是十分热爱的。所以他让他的儿子也就是曾参,入了孔门,曾参没有跟着孔子周游列国,甚至于到孔子去世以后,他才27岁。那么这么一个人,是怎么成了孔门十弟子中重要的一位呢?

有可能是因为孔子托孤,孔子把自己的孙子子思托孤给了曾子。但是再转念一想。子贡,子夏和子游也并不比曾参差多少,甚至于还比曾参强。先说子贡,子贡首先是一位非常擅长经商的人,其次,他又是一位外交奇才,就是那个一张口就可以在十年之内改变五国的命运又而名声大震的人。孔子让他去救一个鲁国,他不但把鲁保存了,而且还乱了齐国,破了吴国,强了越国,让晋国的疆土增多。不仅如此,子贡对孔子的敬佩之心已经可以比得上子路了,到孔子的晚年时期,他人都说子贡是贤孔子的,但是子贡用了一大堆形容词,表明了孔子是不能被人诋毁的,孔子是比自己强强100倍的。虽然,他不能用简洁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他对孔子的敬佩是可以看到的,而且孔子去世的那一段时期,正是子贡的高光时期,把子思托付给子贡不是更好的吗?

孔子曾说,参也鲁,鲁的意思其实就是醇厚的样子,所以这句话意思其实就是孔子在说曾参比较的醇厚比较的鲁钝。所以说不定孔子是看中了曾参的鲁钝。果然曾参并没有让孔子失望,在孔子去世的三年之后,可我们的弟子子夏子游还有子张认为有若相貌像孔子,所以想把他当作孔子来事奉,想要曾参同意,可是曾参坚决也不同意这么做,他说,孔子的德性像被长江的水洗过,被秋天的太阳晒过,清净洁白,怎么可以直接说外貌上的东西呢?其实,曾子就是在说,孔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精神,而他的精神是无人可以学来的,有时候虽然外表上像是孔子,可是他永远都拥有不了孔子的精神,所以他是无法成为孔子的。

这些话子夏他们难道不明白吗?答案是肯定明白的,那么既然明白为什么还要让有若当做孔子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有人情,他们太想孔子了,他们想用有弱来表达他们的思念,在这个时候,心里层次的那个情感型占了他们内心的上风,所以只顾着想孔子的他们并没有过于在意其他的东西,可是曾参,他鲁,他不懂人情,再加上他没有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与孔子在一起的时间本身就不长,所以在这个时候,理性便占得上风,也就是之所以这样他才没有让情绪冲昏了头脑,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他不懂人情,就是因为他鲁,所以理性才可以占领上风。而这是孔子想看到的,也是孔子想要的,也之所以这样,孔子才会把子思托孤给曾参。

可是后来曾参50岁的时候三个国家对于很高的待遇来让曾子做官,可是曾子并没有答应,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的本性,他对做官并不感兴趣,尽管他去做了,也接受不了官场上那些复杂的事情。那么他这样做是否违背了孔子的道路呢?孔子的道路也就是孔子周游列国了14年,一直在寻求的东西,那便是做官,对那时的孔子来说,做官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到了曾子却拒绝了。看样子是违背了孔子的道路的,但其实并没有,因为增生,在60岁的时候,和其他的弟子一起办了一所学校,就像孔子的样子一样,来交子弟,去教更多人,去领悟孔子的这个道。

大学的作者是曾参,相比论语而言,他要多了一条修炼之路,当时推荐大道明德于天下,是要一层一层的去修炼,去磨练,而这个这条修炼之路,有可能是渐修,也有可能是顿悟。但是论语里最主要的讲的就是6艺,就是求学悟道,因材施教。但是这两点并没有包括在大学所提到的那条修炼之路。所以,不管是大学还是孝经,这两个都是孔子与曾子两人的思想。但是曾参子从头刷到尾,在孔子的身边待的时间也并不长,他对道的领悟虽然相比起颜回会差一点,但是,在孔子去世时,他才27岁。

那么对于儒家而言,颜回与曾子谁的贡献更大呢?

这个其实也需要站在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是站在孔子那个时期对孔子的道的领悟,另一个方面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上。在第一个方面中当然是颜回强一点,颜回与曾子对孔子的道要领悟的更深,如果没去世的话则是孔子认定的他的精神的继承人,可见,颜回在那时对孔子的道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可是从第二个方面来讲,肯定是曾子更大一点,虽然颜回在当时孔子那个时期,孔子道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但是岁月不留人,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没有给后世留下任何作品,他虽然领悟了孔子的道,却没有把它写下来,只是装在了他一个人的心里,并没有外推。可是曾子就不一样了,曾子在60岁的时候不但与子夏他们教学,而且,在去世以后还留下了他精神方面的作品,像大学和孝经,这些作品可以供后世来读,他后世的人了解到了孔子的道,了解到了他的精神。

所以曾子到底鲁不鲁呢?

其实这个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从第一个方面来看,他是鲁的,因为他不懂人情,非常的醇厚。但是这个鲁却在孔子去世后误打误撞成了好事,成为了理性。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又是不鲁的,因为他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对孔子的道领悟的挺深的,特别是他在当时才27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