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课堂,促成长 - 草稿
2023年10月31号和11月2号,为期2天,有幸参与了进修学校组织的国培送教下乡活动,我也以县内专家的身份走进乡村学校。
说起“专家”,我是心虚的,算个“伪专家”,就因为暑假讲了一节县示范课,多出去学习了两次,我内心是忐忑不安,诚惶诚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4252/7bcb2f0a8210d50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4252/3e459082aad1067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4252/bd3d2f995b31b60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4252/1c591934d0d9ef25.jpg)
这次是负责诊断课堂,本学年分别来到焦虎镇第一初级中学,半坡店第二初级中学,一共听了7节课,其中六节激趣导读课,一节专题交流课,这次都是县里统一的名著阅读课,
其中焦虎镇的四节课,课堂的用时较长,大概1个小时,牛屯的三节课用时30多分钟,时间较短。两天的听课下来,我也有很深的感受。
不管是年轻的课堂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堂,都是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法——满堂灌,缺乏学生活动,一节课下来,泛泛而谈,学生生成的东西少之又少。
缺乏两个意识,一、课标意识,课标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二、课型意识,名著阅读分为前期的激趣导读课,中期的问题探究课,片段展示课,专题交流课的推进课;后期的成果展示课。
这几位老师的课堂几乎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情境的载体和语文实践活动尤其不能体现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课堂上没有学生的活动引领。
基本上上的是激趣导读课,重点完成的任务是激趣,可是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么?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激趣,专题和展示放在一起,要不课堂容量太大,一节课弄不完,要不就是泛泛而谈,用课件一笔带过。学生看似学了东西,但又什么都没学。
如果要是激趣课,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好一个切入点,比如“红星”“孙悟空的泪”“酒局”,然后步步引导,进行整本书阅读。读书方法指导也很重要,跳读,精读,科普类怎么读?古典小说读什么?
名著的阅读要求是:让学生有兴趣读起来,有计划读下去,有目标读进去,有感受读出来。我们能做到几点?
其实农村的教学条件整体不高,这是事实,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学习先进的理念,或者让他们走出去,而不是被除学校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杂事缠绕着,分身乏术却又无可奈何。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科。
也庆幸自己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学习更多新鲜的事物,让自己的课堂更充盈,坚实走好教改的每一步。踏实走好语文学科的每一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4252/23af52bb0e13c2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