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01
昨天和初中的好友约聚,想想上次见面还是去年寒假。高中的时候,迫切希望着出省读大学,希望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一个新的环境,然而到了外省才渐渐明白“思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也才真正明白:从此,我的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最常去的那家甜品店关门了,这儿又多了一座大商场,广场上多了几棵我不大认识品种的树木。城市还是这座城市,但它总是每隔半年给我大大的惊喜,又或者是伤悲。
还记得去年我们刚上大一,在不同的城市,半年未见,坐在碰碰凉的吧台上,谈笑风生,我说我加了学生会、自行车协会、书画协会,忙到爆炸,你说你加了地理协会,和学长学姐一起去天文台看星星。我们谈着生活,聊着八卦,一切都像高中的样子,感觉未曾有过变化。
昨天见面的地点依然是碰碰凉,我点了一份菠萝圣代,你点了一份弄清阿尔卑斯,在暖烘烘的小店里,我吃一口你的冰淇淋,你不甘示弱地挖走一大勺我的菠萝。似乎什么都没有变,但我能真切感受到我们都长大了啊。
我们开始谈毕业,谈考研,谈工作,你说学院组织你们去过五六个企业实习,毕业想考研,我说我不想留在现在的学校读研究生,考虑会本地发展。
大二了,我们都一样,开始慢慢学着给未来做规划。
02
进入大学一年半了,仔细想想,这好像和我曾经想象的大学有点相似,却也有着不同。
高中时,做梦都想去南方上大学,烟雨朦胧、江南风光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啊因为种种缘故,留在了北方,大概,还是有些不甘心吧。
不久前一篇名为《我上了985 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的文章刷遍了朋友圈,我一边暗暗吐槽作者身在“福”中不知“福”,一边想着自己的大学生活。
没什么突出的才艺,努力学习也拼不过来自东南地区的学霸,没有男朋友,没拿过什么奖,上课更是时不时地拿出手机刷一刷,临到考试前,泡自习室背书,度过艰难的考试周,放假回家。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状态,重复了整整三个学期,一年半的时间。
不可否认,上了大二之后,我和朋友更多地会去谈论关于考研,关于工作,关于未来的话题,我立过无数个flag,同样,我破过无数个flag,老爸说我是一个不太能坚持的人。
或者说,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03
跨年的那天晚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2017,重新做人。
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每天争取11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每周列了读书书目,利用简书来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报名了计算机二级的考试。
我想,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我想争取过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我想保送研究生,我想未来回本地工作,我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墨尔本,我想去看宁泽涛的每一场比赛,我想有能力去赡养我的父母。
身边优秀的人很多,我也想变得优秀。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我的大学,不应该是在一片安逸和无所事事中度过的。
相信,一切都来得及。
愿我们的2017能如我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