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讲透《茶疏》27:泡茶时茶水比例的衡量
原文:
秤量
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yīn yūn),大则易散漫。
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
独自斟酌,愈小愈佳。
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

江泳解读:
衡量
茶壶要小,不适宜太大。小则茶香凝聚浓郁,大则香气飘散。
壶的大小,以半升为适合。
一个人独自喝茶,则越小越好。
能容纳半升水的茶壶,量取五分重的茶,其他的按这个比例增减茶叶用量了。
本篇讲的内容有2个方面,一个是茶壶的大小问题,另外一个则是茶水比例的问题。
茶注的注,本意是指注子,古代的酒具,为酒壶的俗称,有盖、嘴、柄,一般用金属或陶瓷制成。始于晚唐,盛行于五代至宋元时代。在《水浒传》里就多次出现过注子。
茶注,就是指倒茶泡茶的茶壶。
泡茶用壶,许次纾推荐用小壶。壶小,茶的香气不容易飘散,会聚集在一起。如果壶太大香气就散掉了。
多小的壶为好?容量为半升的为好。升,是容积单位,明代的1升相当于1000毫升,半升就是500毫升。如果是一个人用的还可以小一点,现在的一些宜兴的紫砂壶,小的容量也就200-300毫升左右,就比较小巧适合一个人独饮了。
关于茶水的比例,许次纾介绍的是半升的水,配5分的茶。
5分的茶是多少呢?
分,是古代用来计量的单位。古代量制多次变革,到了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明清推行16进制,即1斤=16两 =160钱。在中药计量时,为了处方和配药方便,现在一般都按以下近似值计算:一两(16进制)=30g;一钱=3g;一分=0.3g;所以5分=1.5g。
也就是说,许次纾说的明代茶水比例:500毫升的水,配1.5克的茶。
关于茶水的比例,古人多有研究。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里提到一个工具:“则,……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陆羽说的茶叶投放标准,煮水一升(依据日本学着青木正儿考证,唐代一升约等于现在的0.54公斤),要放一寸见方的茶匙的茶末。在这个标准上,根据口感的浓淡变化进行增减。
方寸匕,是古代取药的器具,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草木药末为1克左右。也就是说《茶经》所讲的煮茶茶水的比例是,1斤(500毫升)左右的水,放1克左右的茶末。
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明代的茶水比例与唐代的近似了。
现代冲泡绿茶,一般名优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也就是1克茶配50毫升的水。如果是口感比较浓郁的茶,则为1克茶配80-100毫升的水,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口味进行增减了。
下一篇解读:汤候
未经过本人同意,请勿复制粘贴传播!
❤ zjy0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