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体会十一:巧用语言吸引学生
——《岁月如歌》学习体会十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54406/fa17faccb91c533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54406/88a495059363a0f7.jpg)
今天是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151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岁月如歌》的第10节《用语言“粘”住学生》,在这一节里,于漪老师介绍巧用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验。
“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是我寻觅语文教学大门的第一步,我要熟悉教材,读懂教材,与作者、编者交友交心,使一篇篇课文犹如出于自己的口,自己的心。
反躬自省,我觉得自己教学语言毛病不少。一是啰嗦,重复,不简洁;二是词汇贫乏,说来说去那么几句大自话,无色彩,无趣味;三是有语病。语文教师上语文课,是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教师的语言干巴,枯燥,不规范,欠生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岂不是会起负面作用?学习质量岂不受到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这方面我的身教不行,下决心大力提高。
首先在认识上提高。教师讲课所用的语言虽属日常用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要注意语言的提炼,炼字炼句、教学用语里既要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有文化含量,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之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其次在要求上明确。用清楚明白的语言传授知识、启发思维是教课的基本条件;含含糊糊,闪烁其辞,杂乱无章,学生就会如坠云里雾中,得益甚微。于是我要求自己教学语言一定要做到清楚明白。为此,一是积极训练自己的思路,力求清晰通顺。二是有意识地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
再次在行动上下苦功。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一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目标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文教师,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不能说的是一套,自己行的不一样。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清除语言中的杂质,提高语言的质量?我用了“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
俗话说得好,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渊博的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之外,风趣幽默的语言也可以吸引学生,消除学生的腼腆和紧张,拉近师生的距离。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愿意亲近老师、信任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导。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作为教师就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