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郑重声明:此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半夜醒来,月光如注,泠泠地洒落在窗纱上。心中不禁念起张九龄的《春江花月夜》,又想起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样的明月,谁与我共?
久思无法入睡,起床走走。看到妹妹也坐在窗前,专注地神色,仿佛发现了什么稀世之宝。我走过去,才发现她也在望月。
顺着妹妹的目光仰望去,今天的夜空真美。万里晴空中,月亮旁边一朵云都没有,他孤零零的在天空值班,把空灵澄澈的月光洒向人间。
地面上,万物沐浴在洁柔的月光里,静立着,享受着来自月亮的温柔拥抱。
我拉开窗帘,月光不请自来。它柔柔的透过落地窗倾泻进来,慢慢地落在地板上,给地板度了一层银光,闪闪发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爬上了墙。在墙上留下了斑斑驳驳的影子,那是窗外大树的影子呀。大树的枝丫密密匝匝,仿佛巨人的胳膊般伸向天空。这胳膊此时就印在墙壁上,闪烁着淡黑的色泽。中间闪烁着点点光斑,若隐若现的在墙壁上流连忘返。
月亮在屋里的墙上走过,彻底消失了。望着窗外空无一物的天空,新的一天开始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此时我的耳中又出现了这声音,昨天我们一起背诵诗歌的声音。上面这首诗词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最后一句话。
古人眼中,月色入户来访,是那么令人欣喜,觉都不睡了,复穿衣出行访友,找到好友一起赏月下美景。
他感叹,哪里都有月亮,哪里都有竹柏,但能和自己一起月下仙游的人,又有几个呢?我想,这句话给陪同东坡先生赏月的怀民先生,是多少情绪价值呀,多少认可!陪着他赏月,不眠不休也开心呀!
月夜,是多少文人笔下的佳作主角,它亦或是代表思念,抑或是透漏着明亮的光辉,还有可能是佳人偶成的圆满。
今夜无眠,陪着妹妹一起看月亮。月光如水,思念相随,我们一起看月亮,一起思念那些年月下的人和事。那年,我们尚幼,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之时,便快速做完手头的活。相约一起跑到院子里,欣赏这圆满的月儿。
那时候,月光如凝辉,比现在的多几分神秘。月轮四周有时候会有一圈月晕,父亲说,那一圈越大,预示着将有大风️。有时候,果真如此。
秋收时节,一轮圆月高挂天空,是最好的照明灯。趁着月光,人们可以继续挥镰刀割豆子,掰玉米。虽然夜已深,人们的干劲十足。不能辜负天公的这份爱怜,抓住这大好的月下时光,抢收庄稼,是农家人最快乐的时光。
拖拉机轰鸣着,人们在拖拉机两侧不断的往车上扔豆子,车斗上,两个人也在不断地挥舞手中的叉子,把车下人们甩上来的豆子四处铺平。这样默契的配合,是每家农户都需要做到的。这样的配合,将农户的收成带回了家,也将希望带回了家……
那时候,我家也是这样。父母辛苦劳作,我们也会在旁协助。一家人齐心协力,其乐融融。可惜,如今却是天各一方,父母更是阴阳相隔,想团聚遥遥无期。
往事如风,往事成风,风带走了时光和故人,带不走我们的思念和情意。
月,高挂在天空,月光皎洁,我们静坐,赏月,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