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我就再也没交过什么“朋友”
01
放暑假快一个月了,大学室友群里的消息还停留在放假前寝室长说的“大家回家注意安全,大三再见!”
近一个月,群里没有任何动静,好像这一放假大家又成了陌生人。
近期也看到一些文章说,越长大越难交到朋友、成年之后的友谊多是利益等等。
在学校的时候大家在宿舍同吃同住,上课下课也常一起走,平时说说笑笑,任何人看上去都觉得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一到放假,大家就没什么交集了。
难道真的是成年之后交朋友的门槛变高了,即使是上学时相处得非常愉快的室友也不能成为好朋友吗?
大一上学期放暑假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当时在室友群里问大家放假都在干嘛,很长时间都没有人回复。
等到有人回复了也是两三个字再没多说,我顿时觉得很尴尬,甚至怀疑是不是我做错什么得罪她们了,感觉她们都不想理我,为此还有点小伤心。
以至于到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见到室友们还有些生疏,但是后来大家一起去领书、一起吃饭,这种尴尬就立刻被打破了。
虽然两个月没见但各自的外号叫起来依然很亲切,然后还调侃对方的新发型,两个月不见的距离感就这样自然的消失了。
虽然许久不联系,但是见了面并不觉得陌生,也许并不是朋友越来越难交了,而是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变多了,各自的空间变大了。
02
小时候对好朋友的定义就是,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就应该整天在一起玩,什么事都和对方说。
但是长大了会发现这样的“好朋友”并不多,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环境,有不同的事情要面对。
放假离校就意味着离开共同生活的环境,基于环境的共同话语也缺失了。
在学校能聊的话题比如周末去哪玩、随手刷到的明星八卦、偶尔吐槽某个老师等等,在放假之后就不存在了。
而且一到暑假大家又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我的三个室友,一个暑假学车、一个兼职、一个实习,我有空的时候你在忙,你闲下来的时候我又懒得聊。
就这样,整个暑假四个人都说上不上什么话,但这并不妨碍下学期我们一起撸串聊心事、分享购物链接、默契地说起四个人才知道的梗……
这种“间歇性”友情不只存在于室友之间,很多情况下都会遇到。
琪琪是我高中时要好的朋友,高三压力最大的时候一起哭过然后又互相加油打气,大学考入不同的学校,但我们仍然会约着去看电影、爬山,聊现阶段的困惑,很容易就进入到对方的世界。
有的朋友适合交心、有的朋友适合玩乐,如果硬要用待在一起的时间长短来衡量是否是真朋友,你可能会发现所有的朋友都在渐行渐远,毕竟两个人的发展轨迹很难一直一样,如果有那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相聚的时候享受欢愉,不聚的时候各自生长,共同期待下一次相遇,这才是朋友之间更舒服的相处模式。
03
也曾为一些人的离开而伤感,当看到大冰书中的一段话时就释然了。
“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大家微笑点头,结伴一程。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惜缘即可,不必攀缘,同路人而已,能不远不近地陪伴一程,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我有一位从小学玩到现在的朋友,我都忘了我们俩是怎么玩在一起的,反正关于小学的记忆都有她。虽然不常见面但每次打电话基本是一个小时以上,还会比较这个月谁的通话时间剩得比较多谁就先打过去。
也许某天我们会变得陌生,但想到曾经陪伴过彼此成长、在彼此得到岁月里走过一遭不也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吗?
所以不要因为觉得交朋友的门槛变高了,就否定成为朋友的可能;也不要因为不想承受朋友某天会离开的失落,而敷衍在一起的时光。
最重要的是“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相处得很愉快。”
保有各自生长的空间,我这里正努力地枝繁叶茂,你也绿阴如盖,不日我乘风去见你,你说别来无恙,就很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