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弟子规(六)
2023-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老三不用加油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作为‘入则悌’的收尾三段,自然是关乎于生老病死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储备的增加,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着改变,有些约定成俗的事情没有错,但却必要继续坚持。最为可怕的是有些地区,有些人拿着传统文化和传承故步自封。
身边发生的例子:老太太九十几岁,行动不便,意识不是很清晰,只能认得部分人,连自己的子女都认不全。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谁也不愿长期侍候最后商定老太太在四个儿女家每家住上三个月,第二年再反复。老人的居住、饮食基本上都会在下屋,主屋是儿孙辈儿,到点了饭菜送达,冬天就弄个取暖的炉子。这些也无可厚非,毕竟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不理解的是去参加老人的丧礼的时候,为了表现出孝心,几个子女再次商议的丧礼的规格和出席的人寰,在外人面前哭天喊地的,恨不得随她去之,让人觉得一家子的孝顺儿女。
另一个例子::老人七十有余半生多病,多次从生死线上被儿女们用良药和金钱追回来,轮班在病榻前伺候,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满足老人各种要求,只要是有机会那绝不错过挽救。老人病逝的时候,儿女以泪洗面,随机把老人拉到火葬场火化,没有举办任何形式的丧礼,村里没有一个说闲话的。
“生”从、“老”谏、“病”陪、“死”守!
古人遗训,关乎生死、可圈、可点、可变!生前做好一切,强于死后花样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