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读书

7.《我减掉了五十斤》做情绪和身体的朋友

2019-05-11  本文已影响8人  师爷杰森

人生是一期一会,没有回头也不能回头

读书是换个视角,来认识自己认知世界

每日一书,相伴成长

 文/师爷杰森

大家好,我是师爷。 

最近忙着做明星的创业项目策划,能挤出时间看会儿书,真的有赖于当初的刻意练习。 

从有意识的每天读个几页,到学习如何速读,再到学着提炼内容做笔记,能力进阶首先是需要一个外部刺激,比如不学习就变得无知被行业淘汰了,然后是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向上的,当你积淀够多的时候,自然瞬间突破了。 

这次接触的项目是吴尊的飞纵健身,谈起健身我个人没啥经验,可自己人到中年“爸比肚”都出来了,想过要健身但每每行动的时候就会找借口,健康开心就好,微胖点没啥。 

身材管理的本质其实我也清楚,管住嘴迈开腿,可真要落实到行动上,真难! 

接触一个领域项目,就得对行业了解,吃透行业了解用户明确打法,所以也大量的在学习关注健身、瘦身的知识和书籍。 

直到,我找到了这本《我减掉了五十斤》,原来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最终身材也会影响情绪,这和前几天分享的《运动改造大脑》有相似的地方。

(一)

自己有啥问题

心里会没数吗

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大半,接下来你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改善和解决就好了。

作者在书中提到,在自己38岁没觉得胖是个问题,就像没觉得很多问题是问题一样。它身高1米58,高中时体重100斤,大学时期超过120斤,30岁生完孩子后140多斤。

作者说自己得身材之所以越来越胖,和遗传因素有关,也和常年失眠和焦虑困扰有关。遗传的话,不一定大家都有,但失眠和焦虑我相信是这个快节奏社会的“时代病”吧。

师爷倒不失眠,但是焦虑啊,工作进度、孩子学习等等问题,然后就管不住嘴,靠吃东西来缓解压力。

作者说到了不同阶段的认知转折,首先是在他开始减肥后,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有多么的不健康,多么不快乐。其次是作者过完38岁生日后,突然对变老产生了恐惧。

胖子总是最后一个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胖的人,因为日常都会本能的屏蔽坏消息…要么不敢称体重,要么发现体重暴增就怀疑是不是称坏了!

(二)

与其填满胃

不如填满爱

作者说自己在减肥那段时间,因为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大量阅读,在一本书中,有一段话非常打动她……

这段话也很打动我,相信也能激活你的一些感悟 

如果吃进去的东西超过你需要的食物,那这个食物就不是你的胃需要的,而是你的心需要的。然而我们的心是不需要食物的,它需要爱,需要包容,需要接纳,你多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可能都是在填补无法被满足的爱的需求。

找到真正内心空缺的部分,填满它;而不是借助食物来错位填补。

那么如何找到内心真正空缺的部分呢,大多数情况是和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有关……

我自己和作者一样,和父母关系不是太理想,直到参加工作和结婚生子,仍然时不时的因为父母的过多干预和挑起争端所搅扰。

作者在找到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做了一次咨询后,朋友一句话点醒了她:“你要试着接受的是,你母亲也许没有那么爱你,不是因为她不想,而是能力有限”

确实,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家庭,父母一定是将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大的爱给了我们。

试着接纳,试着换位思考,我们的父母不是完美的,但我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父母,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三)

让内在小孩

快快长大

作者引用了一个心理学的理论,说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小孩,心理学上称做“内在小孩”。

它是年幼时受伤破碎的那部分,是没有随着我们长大的那部分不成熟的自我。

很多人不愿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深入探索,不愿意成人自己因为内容未经处理的伤痛才易怒、忧郁,总是把原因归结于其他方面。

大多数人都处于这种“拒绝成长”的状态。

内在小孩,最大的伤痛就是不被支持做真实的自己,而被制约称别人期望的样子,比如父母老师社会所期望所要求你成为的人。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曾有过相似经历……

所以我们要试着接纳这些曾经的伤痛以及和要有和自己独处的时间,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洞察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做好管理。

整本书与其说是减肥方法书,不如说是心理成长书籍,让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和情绪,从而方能获得身体(减肥)和心灵以及事业上的全方位的成长和成功。

这本书还是建议大家抽空读一读,给身体和情绪都减减肥……

愿我们都能真实面对自己,在每一个不会复返的日子里,享受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