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写好字,只要你得法!
这绝不是什么标题党,在我看来,写好字,真的就是那么简单。
首先请注意,写好字和练好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写好字,只是在平时需要用到写字时,写出来的字能让大家认可,赞一声好字,也就可以了,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而练好书法,虽然本质上也是写好字,但是他的要求要高得多,不仅仅是普通人说你的字好,还要书法界的专业人士都认可你的水平和学识才可以。
写好字是很容易的,练好书法则非常非常困难。
我们今天只讨论如何写好字
一、先上几张图,大家再判断要不要听我说下去。
如果觉得我的字够不上“写好字”的标准,那就不必听我废话,因为纯属纸上谈兵嘛。
不管是不是你喜欢的款式,如果觉得写的尚可,那么听一下我写字的经验和方法,也许你也会觉得“写好字”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去年写的 今年写的 这两天第一次临的兰亭序 自己任性发挥(近两年在练毛笔字,和今天说的内容关系不大,就不上图了,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一下,持续发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或者直接进我的主页看也可以,点我头像就好啦。)
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写字经历,供大家参考.
从小住在乡下,上小学离学校很近,和老师那都是邻居,所以那会儿班主任老师常常来我们家串门。有一回我们老师就当着我的面和我爸说:这孩子学习是好,就是那笔字啊,就跟虫子爬过的痕迹似的,简直没法看。
当时我对字好字坏压根儿没有概念,哪管这些,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写字怎么快怎么来嘛,和小伙伴们常常比赛谁先把作业写完,急眼了抓两支笔一起写,也很有意思。写的好坏,可想而知了。
后来上初中了,我们语文老师当班主任,每天中午要写一篇小字(整页的方格,把所有格子写满就行),我都是一贯地胡涂乱抹,写完了事。然后我们班主任一看我闲着没事,就三天两头拿各式各样的本子给我看:你看看某某某的字,再看看你的字,你就不能学着写好一点啊?写那么快有什么用!
说起来我没受什么刺激,就是总挨说脸上也有点儿挂不住,好歹我也是班里的副班长好不……
于是就去商场里随便买了本硬笔字帖。那会儿是2000年左右,买的字帖都是和课本类似的,大约是32开,A5纸的大小,不像现在大部分的字帖都是A4纸大小,有半透明的隔页可以描红。
也没什么选帖的技巧,因为我就是一小白,啥也不懂,完全就是凭感觉,选了一本楷书字帖,然后回去就开始练。
练字,当然就是要学着人家帖的样子来写,写像了,字也就好了。可是哪里写的像呢?又没有耐心,直到最后,这本字帖里的字我也没有写到超过一半,始终在前几页磨蹭。
第一次写,觉得好烦啊,怎么写都不像,这怎么搞?然后我就反反复复写,就写第一页、第一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写也超不过半个小时去。
可是我这个人有个特点,一件事情做不好,我会去动脑子想它是怎么一回事儿,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是不懂。所以,一个月过去,我还在第一页打转,写不好也很难跳过去。
我写一个字,就对着字帖看一次,然后比较哪里不同,哪里不像,接着再写,还不像,再对比,再写,如此反复几次……让我意外的是,这么练了一段时间后,在我依然觉得自己写的不像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写的很糟糕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自己以前的字真的好丑!周围同学的字也好丑!甚至那些被老师夸奖的字,还是丑!他们的字竟然统统不如我好!
把字写好,真的就是这么容易,一点都没夸张。我大概初一下学期开始练字的,到初二的时候,我就是班里写字最好的了。之后上课的时候会写写画画,也没有好好练,但是会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这方面的东西,比如看到卖字帖的,就会去翻翻,看到哪块招牌、哪副对联,就会研究下这字怎么样,好看就学学。
就这样,每隔一段时间,我看自己之前的字,都会觉得丑——这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可能有的人会想,你这不就是在炫耀你的天赋好吗?
还真不是。因为等到了上大学,字都没写过几个,从此就荒废下来,直到工作几年之后,有些业余时间,我开始学习毛笔书法,从此又是另一番天地,随着我的不断认真深入,我就发现,写好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自己以前写的字,真的拿不出手,哪怕现在也是——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够得上“一手好字”的标准了。
跟许多人比起来,我真的不算在这方面有多少天赋的人,我只是喜欢思考,方法比较得当而已。
三、我的写字方法论。
如果是怎样学好书法,恕我直言,绝大部分人都难以办到,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其中的讲究和学问太多了,我也只是略知皮毛。
可如果只是写好字,看着舒服,那么真的很简单,只要你按照我下面说的去做,肯定能突飞猛进哦。
1,买本字帖,我建议是楷书字帖,买谁的都行,只要你看着喜欢。
这一点简单吧?
能出字帖的,字都差不了,你好好学,都可以达到“写好字”的目的。如果是学书法,我会另有推荐。
为什么要买楷书字帖呢?因为我觉得学楷书,更容易让你掌握对字形结构的理解。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结构安排上和楷书差别不会很大,只是多了写牵丝引带,但是你学的时候很容易走样,学到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抓不住核心内容。
而楷书,就是最规范的中国汉字嘛,有句话说,学好了楷书,就是学好了中国字。你按照楷书的规范来写,走到哪里大家都喜欢的。
市面上普通的卢中南楷书字帖更多关于选帖的详细说明,请参看拙作硬笔字帖选择指南。
2,一定要多临少摹!一定要多临少摹!一定要多临少摹!
第二点也不算难吧?
先说一下临和摹的区别。所谓临,就是看过了字帖,然后在自己的纸上照着写,可以看一笔写一笔,也可以看几笔写几笔,或者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因人而异。
如果是看完整个字或者好几个字之后便不再看字帖,在脑海中回忆这几个字的形态特点,然后写在自己的纸上,这叫背临。熟练了之后可以尝试背临,对练字也很有帮助。
所谓摹,说白了就是描红。现在的钢笔字帖每一页字都有半透明的薄薄的夹层在那里,供学习者描红。以前没有这玩意儿的时候,练毛笔字,用白纸放在范字上面,把它的轮廓画出来,然后再去填实,也是摹的一种。
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摹”呢,因为“摹”省事儿啊,不用动脑啊!我们单位有个哥们,练字练了一本又一本,但是写字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为什么?因为练字对他来说只是消遣,他每次都是在开会的时候就拿本字帖在那里描红。在他描红的过程中,他的大脑是处于休息状态的,所以他对一个字描100遍,抛开字帖,他依然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写,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没有任何变化。
想练字的人太多了,所以很多人买字帖来练。记得在高中的时候,班里练字的人非常多,但是没几个写的好的,就是因为只“摹”不临!你每天机械的描红了两个小时,美其名曰我每天练字两个小时,很勤奋吗?
呸!你个懒癌晚期患者!
惰于动脑比惰于动手有时候更可怕。因为你此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你的懒,还以为自己勤奋,沉浸在那种状态中从未想过改变!
那,是不是“摹”就不对呢?也不是,分情况。
当有的字你实在找不到感觉,怎么写怎么不对劲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摩”几遍,找找问题出在哪儿。还有初学的小孩子,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开始可以摹。
这种小楷字帖(灵飞经)没有透明白纸你就很难摹了3,临帖不要贪多,只求入心入脑!
这点难道很难?
描红的话,你一天描多少,基本上也都是没什么用的。临帖的话,如果是硬笔,我的建议是一天最好不要超过十个字。如果是软笔则更少。
现在有那种专门练字的本,如下图:
普通练字本我见过有的朋友一天练一页,每一个字都不同,就是直接把字帖上的字抄写一遍,根本不过脑,当然不会有什么进步。
我也见过有的朋友喜欢一个字写一行,这种方法比上一种好,但是那只是表象,因为他的第一个字直到最后一个字,都没有区别。依然是不过脑。
正确的姿势是:你看准了一个字,就用心去研究这个字的特点,它的一笔一画是怎么写出来的,然后自己写,写完了进行对比,发现哪里不对,再改正,如此反复几遍十几遍之后,你再写这个字,是一定有进步的。
因为,你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已经在脑子里知道这个字应该怎么写才好看了!
这是临帖的核心思路。
你不用担心中国汉字有几千个你练不过来。要知道大多数字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你写好了“间”,那么“简”、“涧”、“锏”都不难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只是偏旁不同。
更重要的是:你通过这种观察和思考,慢慢的你就明白了一个字的结构应该怎样才是合理的、好看的,即使是你从未遇到过的字,你也知道该怎么安排它的点画结构。
因此你可能临了一个月,也只临了100个字,但是你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以前的字是有多丑!通过对这100个字的练习和思考,你对汉字结体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某人或者某处一个字特别好看,就会去学它的写法!然后你这个字练习几十次后就和你原来写的不一样了。你仔细回忆一下,是一定有这种经验的。显然我们上高中时的字,和小学时的字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来源于这种学习和改变。
练字就是这个过程,只是你学的是最正统的楷书,而不是那些令你印象深刻、却张牙舞爪龙飞凤舞的江湖体。你严格按照这个方法,每天写半个小时,再笨的人,写一个月,你的字也一定会有明显进步!
最后总结一下,临帖的方法很简单:观察——临写——思考(对比)——再写——思考(对比)……如此循环,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就在前面等你!
有不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可以看一下我的主页,有对每一个字的细致分析,供大家参考。
用于观察分析的部分图片一 用于观察和分析的部分图片二你看,写一手好字很难吗?用你咬牙切齿地十年苦练吗?用你天赋异禀远超常人吗?
不用,因为它真心很简单。
持续产出,喜欢的话,一定要关注我哦!
也许您还对以下书法方面的文章感兴趣:
1,《你练不好字,十之八九是进了这几个坑!》
2,《自学书法能行吗?》
3,《硬笔字帖选择指南》
4,《零基础学硬笔(1)——纸、笔》
《零基础学硬笔(2)——坐姿》
《零基础学硬笔(3)——执笔》
5,《写字,就当是件极其美好的事情》
6,《请先练练书法,再出门闯荡》
7,《毛笔字,我们先解决笔的问题》
8,《田英章的书法究竟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