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再过22天,2019年6月7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113年前,父親出生。
后人在政革开放初,日子稍好时,由台湾归来族人出资,家乡人集资,续编家普。
我第一次探尋祖地,親人送上家普,我如获至宝。上祖堂号为《半部堂》,這可是与北宋首任名相赵普牽上了。传说,宋朝开国后,治理良好。人问赵普是如何扶佐赵匡胤管理国家大事的?赵普答曰,我只读了半部"论语"。留下了赵氏半部堂。
读家普,知上祖在江苏龍潭,比较富裕。這倒与北宋国都开封陷落,皇室及名家后人迁至江南,建立南宋能对上号。至清朝晚期,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发展,壮大。上祖从江南迁到苏北。可能当时当地地多人少贫穷等等原因,上祖置地建屋,长驻久留。听父親和后来的族人介绍,镇街道两边和附近一些村庄,皆为赵姓。又经多年发展变化,现镇上仍赵姓为多。
父亲的祖父,有八个儿子,均分家产后,渐衰。我们這一门户,始终是长子长孙,相应继承多些,也走下坡路,最大的好处是一直在镇中心地帶有门面房。
父親姊妹六人,有哥有姐有妹。祖父安排父親去金锁镇親戚家读书,不幸遭匪抡劫梆票。袁世凱执政当局也管社会治安,我后来的戴姓祖父,带兵平息匪患,救出父親。但因已衰败家中拿不出一定数量资金,给梆票者和解救者,父親隨我戴姓祖父到蚌埠,过了一辈子。
父親有些文化,加之老实能干,很快融入新家。和养母,我的奶奶一道,送走养父,处理众多疑难事物。成年后,不但与从小家长指定的親上加親的,我们的母親成婚,还在友人帮助下,進入社会,当上公务员。由于诚实,善待人,有能力,还被上级指派到上级与人合资开发的皖南煤矿帮助管理。后来,家中有了点钱,加上原本在老家就有经商的经历,开了个舖子做生意。父親和友人,邻居到地北天南跑生意,后称行商,一直到蚌埠解放。
解放后,我们属城市贫民,加之我大哥参加解放军,更受政府优待。除逢年过节给我们烈军属送慰问品外,还给父親安排工作,如参加抡修被国民党炸坏了的淮河铁路桥,到烈軍属窑厂工作等,最后落脚蚌埠东区贫民平車生产队,一直拉車到虚龄七十三岁退休。
退休后的父親,和我奶奶,母親一起生活。我的大姐,三弟,四弟,由于住处较近,几乎天天相見。送人做童养媳的我二姐,也有了一大家人,常来探望。吃穿住不愁,能算刚入小康!
我在退休前,伴父親去青島大哥家一次。去南京一次,南京有我奶奶,妈妈的娘家侄辈。父親八十多岁,未告诉我,终于自己回了一趟老家,見了众多親人,园了梦!
父母去世后,我也退休多年。终于鼓起勇气独自闯回父母老家。我堂兄,表兄告诉我,二爺(老家下辈人对我父親称呼)回来,动静可大了,应親人安排,我父与他姐姐,妹妹四位八十以上老人,从镇南走到镇北,镇上本家和非本家的人们,就像观看明星般鼓掌,欢呼!
父親的姐姐,我的二姑,活的年龄最大。四姊妹重回老家重逢后,她一直牽挂她唯一同样年老的弟弟,多次打发儿子去蚌埠探望。终于,我表兄从蚌埠帶回二舅去世的消息后,不久,我二姑也与世长辞。
我親历我母親臨终前,等见我大哥的一幕。现又听说了,我姑母与我父親臨终前的思念。似乎人世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支掌人们完成最后的使命!
祖辈,父辈早已仙逝,逝者安息!我辈大姐已过九十,小弟也过七十,願大家健康幸福!后辈的曰子比我们好!願他们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