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独立思考
要培养独立思考,必须有两个态度为前提:
1. 不受到别人观点和态度的影响,
如果你的观点正好和别人一样,那是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不一样,只要觉得自己的观点正确,就不要被别人的嘲笑和对方的攻击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所以要有独立思维,首先就不能被别人的看法给影响。也就是说“就算被大部分认为是个很傻的观点,但我就是这样认为的,你们认为傻我也没有办法”这样的态度,这是培养独立思维的前提
2.不要寻找标准答案
中国的教育的特点就是设定标准答案,大家一起根据标准答案走,不一样就错,一样就对。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大家都只是培养成了能寻找标准答案的能力。而所谓的标准答案都是别人的思维结果,而不是自己独立的观点。要有独立思考,必须先破除寻找标准答案的态度。
另外这个社会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一个问题永远有无数的解,所以当你在寻找标准答案的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你在寻找别人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独立思维了。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1. 先学习独立选择某观点能力
如果一直接受了寻找标准答案的教育,很容易陷入答案唯一的思维路径。如果不能马上自己产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就先培养独立选择的能力,这个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一个过程。
要说明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
作者:彭文席
有一座小山旁边,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整天跟着妈妈,从来不肯离开一步。
有一天,妈妈对小马说:
“宝宝,你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你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点了点头说:
“怎么不能呢!我可喜欢做事啦。”
妈妈听了,高兴地笑着说:
“宝宝真是好孩子。那么,你就把这袋麦子背到磨房里去吧。”
妈妈说着,就把一袋麦子放在小马的背上。
小马试了试,一点儿也不重。可是小马对妈妈说:
“妈妈,你跟我一块儿去好吗?”
妈妈说:
“怎么,妈妈要是能够跟你一块儿去,还要你帮什么忙呢?快点去吧,早点去早点回来,妈妈等着你吃饭。”
小马独个儿背着麦子向磨房走去。
从小马的家到磨房,要蹚过一条小河。小马走到小河边,看见河水挡在前面哗啦哗啦地响着,心里有点怕了。
“过去呢,还是不过去呢?妈妈不在身边,怎么办啊?”小马想着,就回过头去朝后望。他希望这时候妈妈跑来就好了。
可是他没有看到妈妈的影子,他只看见老牛伯伯在河边吃草。于是小马连忙“嘀嗒嘀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
“牛伯伯,请你告诉我,我能过河去吗?”
牛伯伯回答说:
“水很浅哪。还不到我的小腿那么深,怎么不能过去呢。”
小马听了,立刻就朝小河跑去。
“喂!慢点跑,慢点跑!”
咦!是谁在说话呢?
小马停住脚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松鼠。
小松鼠蹲在一棵大松树上,摇着大尾巴,对小马说:
“小马,你可别听老牛的话。水很深,一下水就会淹死的!”
小马问松鼠:
“你怎么知道水很深呢?”
小松鼠说:
“我怎么不知道呢。昨天,我们的一个同伴过河,就给大水冲跑了!”
小马说:
“那么牛伯伯为什么说水很浅呢?”
小松鼠说:
“浅?浅,怎么会把我们的同伴冲跑了呢?你可别听老牛的话!”
小河里的水到底是深呢,还是浅呢?小马没有主意了。
“唉!还是回家去问问妈妈吧。”小马甩了甩尾巴,“的的嗒嗒”地又往家里跑。
妈妈看见小马回来了,奇怪地问:
“咦!你怎么就回来了呢?”
小马很难为情地说:
“河里的水很深,过……过不去。……”
妈妈说:
“怎么会很深呢?昨天小驴叔叔还到河那边驮了好几趟柴呢。他说河水只齐到他肚子那儿,很浅。”
“是这样……老牛伯伯也说水很浅。他说只到他小腿那儿……”
“那么你为什么不过去呢?”
“可是……松鼠说……水很深,昨天,他的一个同伴过河,给河水冲走了。”
“那么到底是深呢,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说的话吗?”
“想了一下,可是没有仔细想,不知道他们俩谁说得对。”
妈妈笑了。妈妈说:
“你现在仔细想想看:牛伯伯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再把小松鼠和你自己比一比;你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就知道能不能过河了。”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得跳起来。他说:
“明白了,明白了,河里水不深,我过得去。唉!我刚才怎么不仔细想想呢!”
小马说着,就连蹦带跳地朝河边跑去。
小马一口气跑到河边,立刻跳到水里。河水刚好齐到小马的膝盖,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小马背着麦子,很快活地蹚着水,“扑通扑通”地过了河,到磨房去了。
(选自《小马过河》,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7月版)
小马过河是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学过的一片寓言故事,但这个故事的深刻哲理确实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才能体会到。
文章中用极端的类比拟人来表示不同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个是松鼠的意见,一个是老牛的意见,我们开始读这篇寓言的时候,年纪小,认为这个小马是笨的, 这样一眼可以看出来的原因,为什么小马开始会没有发现。但是这个寓言衍生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的时候,你就会渐渐的就会发现,在现实中虽然经常会有这样不同的意见,但是真的很难发现谁是松鼠,谁是老牛,因为大家都是人,你根本不能不能从外表上看出谁是松鼠,谁是老牛,谁对谁错。所以你要自己思考这个问题,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自己去执行或者尝试。
要训练独立思维第一课:有一个问题,找到一个观点,然后找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通过自己的思考,决定使用其中某一个观点,然后自己去实践。
2.品位提高训练
个人品位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己独立思维的结果。
网上有个经典的品位提高训练。就是自己一个人去买衣服,自己选择衣服,不要任何别人的意见,父母,兄弟姐妹,伴侣的建议,甚至是服务员的意见也不要。可能一开始会选择错误的品位的衣服,但是由于是一直是自己在挑选,自己做决定,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品评的过程。
这个可以衍生到其他任何的领域,选择朋友,选择工作,选择家具,选择饰品,选择餐厅,选择日常用品,选择品牌,选择手机,选择相机,选择包,甚至是选择颜色和字体,都是一种思考的结果。但是做选择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自己一个人独立做的选择。而在做选择的时候,要做到能说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款式和样子,而答案千万不要是“我感觉就是这个了”,“我就是喜欢这个,不知道为什么”。
要训练独立思维第二课:品位提高训练:自己独立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其他任何人的建议,而且选择过程中必须清楚的说明自己的理由。
3.写日记或者博客发表评论
一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可以先写下来,然后以后翻看自己过去的想法。
这个具体的做法就是写博客或者是日记。(博客就是公开化,日记就是不公开。个人的自由选择)(另外这个记可以是日记,周记,笔记或者随便记录本)
在写评论的过程中,可以对任何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些事件可以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事新闻,自己身边的八卦,国际新闻,科学实验,哲学观点,甚至是自己的心情。
记录下来,给出评价,给出评价理由,总结经验。
要训练独立思维第三课:写博客或者日记,把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统统写下来,并写出这个看法或评价的理由
4. 案例训练法
案例故事中经常是有个棘手的问题,然后会有一个有着智慧的主角用了十分巧妙和充满智慧的方式去吧这个棘手的问题给解决了。
案例训练和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传统教育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其他答案都是错的。而案例的解决方案其实有很多种,只是故事中的主角只是使用了最巧妙的方案,而其他的方案不能说错,却只是不够巧妙,不够聪明,或者是不够高效。
所以再读’案例的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先读一下是案例中大家遇到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把后面的文字全部遮住,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做一个自己的推断和一个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打开后面的文字,用自己的方案去对照案例中给出的方案,最好看看自己是不是和案例中给出的方案符合。
这个方法很多读历史的人在用。
要训练独立思维第四课:读案例时候先看那个问题,遮住下半部分的解决方案,然后自己给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对比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案例中的解决方案
5.有困难先自己解决
这一点更多是态度问题,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有问题,有困难,一定要先靠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自己实在是解决不了了在去寻求他人帮助。因为在解决一个自己在过去没有遇到的困难中,甚至是你周围人都没有遇到的困难中,你会运用到所有你学到过的知识,思维和技能去组织一个合理的方案,然后执行。当你成功的吧这个困难给解决了,你就是在用你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去吧这个困难给解决了。
可以困难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自己主动找来了。 比如想办法如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和扩充自己的的能力。
要训练独立思维第五课:有困难,想办法自己去解决
如果可以做到这个5点,你的独立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很多。
编辑于 2014-02-11
518评论 30收起
推荐阅读
你认可“宁愿做一位痛苦的哲学家,也不做一头快乐的猪”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千叶的回答 · 16 赞同
如何看待高晓松这句话“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
张哪吒的回答 · 15 赞同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陈壮壮
给你一颗英俊大脑的公众号:陈壮壮
读完这道题,题主郁闷而又可爱的形象,就跳入了我的脑门里
我看题主你可能是遇到了生活中令你不解或者无法处理的难事,所以郁闷之情而生,来到知乎上提了这个问题,当头一句“时常遇到一些具体想不明白的事理,或具体处世时不知道该如何睿智的反映!很敏感,但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
活生生一副受挫但好学的表情,很萌哒
然后又说:“这个不像数理化或者是方法论那么清晰,如果能够形成一套方法去回答,可能会更赞!不要心灵鸡汤格言啥的!”
看来你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说,希望知乎里的诸人为你提供一套方便使用的解决问题的屠龙刀法,从此生活和学习工作里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对了,你还提到了不要鸡汤,看来你也被一些无法解决问题的答案所困,认为它们是鸡汤
再后来,看到题主你点题的一句:“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是个傻子!就为了这个!”
我终于不厚道的笑了
就为了题主你这份自尊,我也要特地前来回答一下
首先我认为,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必须要想清楚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你到底是想寻找并训练一种解决万事的办法,还是单纯不想让人认为你是傻子
要知道这两个问题,差别可大着咧
因为有的时候,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在不相干的人眼里看来,就是挺傻的
或者,你所说(如果咱们理解一样)的独立思维,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你挺傻的
换句话讲,独立思维并不代表着你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甚至有可能得出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那为什么还要独立思维? 这个我后面说)
你要知道,想被所有人都看作聪明人,这是一件绝无可能的事情
因为别人如何看你,是别人的很主观的一件事情,是你没法控制的
所以如果你想问的是如何不被看成傻子,在我看来,除了去迎合他人心中的聪明人的形象外,别无他法,我也无法想到别的办法
但如果你要探讨的是第一个问题,亦即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拥有自己一套可训练的(逐渐增强的)处事及分析方法,咱们就可以接着往下说了
在我们的分析和讲理过程中,本质的元素只有两个
一个是例证 一个是结论 而串联起它们的,是大家都认可的一些逻辑方式
也就是说,分析一个结论之前,先判断两件事,他给出的例证是否属实?他这个推理论证是否成立?
例如,你想要证明你不是一个傻子,这个过程是如何的呢?
你可能会说:
我中学成绩名列前茅;
我思维敏捷,语速很快;
朋友都说我很聪明;
我是博士学历
所以,我不是傻子
请你仔细的看上面这一段话,它包含如下元素:
1.你举了很多例子
2.你得出了一个结论
而如何对待这个结论,就体现了思维的重要性
第一种、你可以不假思索的接受这个结论
也就是说,你认可了这个说法,相信你自己不是一个傻子
很好,这就是俗称的洗脑,注意,此处的洗脑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第二种、你可以不假思索的否定这个结论
也就是说,你不去思考,单纯的想否定这个结论,这个时候,你成为了一个愤青
注意,这里的愤青也不是贬义,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
第三种、你先不考虑接不接受这个结论,而是进行分析
如何进行分析呢,主要有两步
决定一个结论的,一共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例证,第二是逻辑
首先一个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步骤就是:判断例证的真假
此处的例证一共有四句
我中学成绩名列前茅;
我思维敏捷,语速很快;
朋友都说我很聪明;
我是博士学历
当然,如果这些话是你自己说的,那么你心里很清楚它们的真假
但我们一般分析事物的时候,往往接受到的是别人给出的信息,这个时候,进行真伪的判定就非常有必要了
例如,第一句,中学成绩名列前茅,这句是否为真?
可以去查询当事人中学的成绩档案,也可以简单点向他的同学老师查证
第二点,思维敏捷,语速很快,可以通过和他的接触判断
其他两点同理,先通过查证,判断例证的可靠性
然后,我们就要检验逻辑是否成立
换句话说,一个拥有如上特质的人,是否就一定不是傻子了呢?
在判断这个逻辑之前,我们要先一步做好定义
即,如何定义傻子
为了往下分析,我自己先给出几个定义
1.智商低于平均人
2.某方面的学习能力很差
3.情商低于平均人
你当然也可以给出你的
选择好了自己想要论证的对应的定义,再来看逻辑是否合理
例如选择了定义1,智商低于平均人
回头看论据,中学成绩名列前茅,拥有这个是否能证明智商不低于平均人?
你有没有见过中学成绩好但智商很低的人?
智商很低的人有没有可能中学成绩很好?
通过你的个人经验和资料搜集,给出自己关于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就可以接着往下分析
至此,关于你是不是个傻子这个问题,我们就大概论证完毕
你还可以就其中的某些细节和逻辑进一步往下分析
当然,你可能会想,这也太麻烦了吧
一个人是不是个傻子,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对啊,你当然看得出来,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大言不惭的说,非常明显,他就是个傻子
但是,你敢对你这个结论负责吗?
别人对此提出反驳的时候,你有例证证明吗?
别人对某一点提出疑问的时候,你能迅速的反映出他是在反驳你思维体系中的哪一点,并找出论据和逻辑进行回复吗?
你的回答是:也许吧,我不确定
所以,这就是独立思维的妙处,它并不一定让你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也不让你显得高大上,甚至随着你阅历和经验的增长,你会不断的否定自己之前的一些观点
但坚持这种思维方式却可以让你的结论都越来越清晰,对事物的把握越来越自信
而不是面对任何问题都是,好像、大概、可能是
停留在表面的感觉并不好,至少你说话没有底气,不是吗?
App 内查看
61评论 5
知乎用户
职业歪楼师,在线教育的旁观者
一看到这种精神病问题,我立马精神了许多。不邀自来,怒而自答。
如此高大上的独立思维,何以和精神病挂钩?
当然是有道理的。听我慢慢道来。
何谓独立思维?就是不同于大众偏见的独立看法。要形成这独立看法,你有好多功课要做。
你得凑近了看,必要时还得拿一个显微镜。
大家都说这奶挺安全的,喝了没事。你偏不信。结果显微镜下一看,妈呀,各种细菌拖家带口组成密集阵,等着去你肠子里安家落户呢。
你得拉远了看,必要时还得用一个望远镜。
大家都说大象就是四个柱子,你偏不信,跑的远远才发现原来还有大长牙大鼻子。
你得换个角度看,最好兜一个圈。
大家都说那大厦象扇门,你兜一圈,发现仰视象人便秘,侧视象裤衩,俯视象下跪。
你得上下几千年
这就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为什么你同事和人沟通经常歇斯底里,因为自古以来,她就一直和猪队友联合作战,被逼无奈,只有发狂。没了历史,你眼里就只剩发狂。
你得纵横几万里
为什么越涨价越要买房,因为上海的房价在涨,北京的也在涨,南京东京西京都再涨,全世界都在涨……
你不能相信任何人
新入职的工作就是端茶送水扫地。扫还是不扫?老祖宗说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那就扫。老祖宗又说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那就不扫。扫还是不扫?名人专家,权威巨擘,哲学泰斗,民间高人,个个说的在理。信谁?谁也不行,就信春哥和你自己。
为了所谓的独立思维,你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得懂甲骨文,听得懂印度语。左手望远镜,右手放大镜,见了什么都要前后奔忙左右环顾,搜索,比较,鉴别。忙得象癫子,累得想骡子。别人看你象多动症,自己看自己象神经病,为了一个所谓的独立思维,值么?
所以,独立思维不是什么难事,但也绝不是什么好东西。人人亦云,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别人要真认为我是个傻子,我觉得,挺好!
App 内查看
18评论 6
匿名用户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是有点大。我尝试着回答下,欢迎共同探讨。
我们总希望,能像令狐冲那样,遇见风清扬,学会独孤九剑,便可以破解天下所有的剑法。你提到的独立思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碰到的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个前提。首先,令狐冲有多年的学剑基础。二来,他有机会见识到天下各大家的剑法。三来,他有名师指路。
你是不是觉得我前面写的有点鸡汤?那我们回到方法论。
比如说知乎答题。要想在某个话题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你要了解这个领域,也就是所谓的必要基础。然后,你要通读该话题下的所有精华文章。也就是说,要知道别人是什么水平。最后的名师指路,就是运气好的话有个大牛能指点你。
运气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风清扬的操作。首先是集大成,然后是找破绽,最后是反击之。看到感兴趣的问题,将相关话题的答案通读,然后发现不同答案下的漏洞,最后再用综合来的答案精华反击。外人看来,你这就是独立思维了。
接下来说职场。其实是同样的方法。
初涉职场,总会有些手足无措。首先应该是潜伏期,观察别的同事是如何处理事情的,从中学习精华。将不同人的优点集中起来,再加上自己的专业功底,然后去做出相对完善的结论。这方面的独立思维,我更喜欢看做是:你做的足够多,想的足够多,最终形成条件反射般的精确判断。
为人处世方面亦是如此。君不见甄嬛在取得最终胜利之前,也是诸多磨难。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最关键的就是:在失败的时候汲取经验,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更聪明的人,会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经验,然后用于自省。思考的多了,你便有了独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