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独行摄影社群精品选想法

新绿(32)

2024-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焦小桥

新绿(32)

焦小桥

“漏泄春光有柳条”“春色先从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美好春光少不了柳的倩影。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是人工栽培最早、种植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远在殷代的甲骨文上,已经出现了“柳”字。百姓在檐前屋后栽种柳树相沿成俗,历史上的不少名人,也爱柳、咏柳、种柳,留下诸多“名人与名柳”的佳话。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是个名声不好的皇帝,但他下令开凿大运河时,曾颁旨在运河两岸栽种柳树:凡在堤岸栽活柳树一棵,便奖细绢一匹。此举使运河两岸绿柳成行,宛如一道绿色长城,人们称之为“运河柳”。

唐代文豪柳宗元第二次被贬到广西柳州任刺史后,曾引导百姓大规模植树造林。柳宗元特别爱柳树,曾写《种柳戏题》一诗抒发感慨:“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愧无惠化传。”柳宗元病逝后,人们为他建了柳公祠,祠前的那片柳林,称之为“柳公柳”。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平山堂,并亲手在堂前栽植一批垂柳。九百多年过去了,唯一保存下来的那棵柳树,树叶扶疏,老而不衰,蔚为壮观,人称“欧公柳”。

宋代文豪苏东坡到杭州为官,一出任便带领民众在西湖筑堤,蓄水灌田,并在堤上栽植大批柳树。人们将此堤称为“苏堤”,堤上之柳称为“苏堤柳”。

浙江文成县百丈岩风景区有棵柳杉,树高20米,树干须4人方能合抱,相传系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告老还乡时亲手所栽,人称“国师柳”。

清代名将左宗棠受命驻守西北时,命令部下在河西走廊沿途栽柳。延绵数千里的河西走廊因此绿柳成荫,成了一道风景。后人为纪念这位名将,把河西走廊的柳树取名为“左公柳”。

柳树有着相当顽强的生命力,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柳树正是有着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柳树的平凡和伟大,它在哪里都能存活,象征着我们人类,能够适应各种情况。

因为柳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绿化树木,这种树木有着相当强的生存能力,不论是在哪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它都是有可能生存的,这其实也是向我们展现出来了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各种环境的精神,其实它就像是人一样,有着独特的思想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