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每周500字心情随笔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之马淑玲与《古文观止》|益见

2018-12-23  本文已影响54人  益博社会工作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之马淑玲与《古文观止》|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就像冯秋给我一个周文锦的讯号一样,小田给我一个提示是马淑玲,应该也是老南阳城市记忆最有故事的人之一。之前,我找周文金,遇到四十六个人,留下了一串老南阳坚实而美好的记忆 ,让我对老南阳的血脉文化有了一个不同一般的途径,算是曲径通幽,也不算是。尽管因为事务繁杂,抽不开身去找,就得到马淑玲两年前不在的讯息了,遗憾,但历史从来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我最困难的时候有三本书,一本是龙应台的《目送》,一本是朴槿惠的《苦难成就了我》,一本就是《古文观止》,有时会大声朗读,让声音淹没自己。因为一本书《古文观止》,我也曾像那支颠沛流离的队伍一样在生命起伏跌宕的时候,得到一本《古文观止》。那是一本十六开纸的本子,里面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申国,关于南阳,关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名篇。就是这本书让一个在极端匮乏场景的人心里点亮一盏明灯,孤单寂寞的时候,一本书满是暖意与道理,让人豁然开朗,积极向上,更加相信自己,生发出力量。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是刘晓威用水笔给我画的肖像,惟妙惟肖,我在下面写了对生命,人生,精神的感悟。

物是人非。马淑玲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南阳,被历史的大江大河裹挟着,演绎了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这是面对人生,对生命,对人的价值,使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人变得不平凡。当然是更多的勾连起来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忆青春,益风华。我本来推算着应该在河街一代,可以找到一些痕迹,看到李萍写的一些资料,觉得很有意思的事,让我们找到来时的路。

2012年的秋天,我第一次飞过台湾海峡,去台湾做了为期十天的学习交流之旅,也是目前唯一一次。从故宫里人头攒动的我们大陆人,到小声叮咛注意说话音量的服务员,第一次感到礼貌与尊重的意味。我也是在回家的飞机上遇到聂振弢老师参加音韵学陈新雄老师的追思会,提笔写下了《台湾印记》,其中就提到我们村的一个年青人跟着去台湾的往事,这在越南万人山里的三百人里是否也有他?也有这个《古文观止》的见证者。

70年弹指一挥间,南阳已经解放七十周年。我们在孙家楼纪念,想透过历史烟云,反观一些往事,最终结果是看到那些人性的光辉还有文化的传承。世事纷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这些纷纷扰扰的往事,其实回想起来,欲辨已忘言。1949年前后的大迁徙,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的辛酸血泪,而迁徙可以带来文化的传承。

这里面让我想起老南阳讲老南阳在小仓坑见到冯文庆老人讲的关于玄妙观王凌云讲的夏令营故事,王凌云阴阳顿挫的讲大学之道,说王凌云只是个小队长,夏令营营长是蒋介石。还有李成林、王铁栓、王玉臣老人的讲述都提到那段夏令营的往事。国共交战,民不聊生,中学、被迫停课。学生家长出于对校长、老师的信任,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他们手中,开拔到还未开战的地区。这些学生就跟着老师一路走、一路逃、一路学,拔腿就走,停下来就上课。

历史这样演绎,1948年11月,南阳中学5000多个师生整装待发,他们将步行千里撤到还没开战的湖南,中间颠沛流离的混乱景象自不必说,这些学生,少时离乡,有人就跟船到了台湾,再也没回到家乡。有个叫马淑玲的学生,走到一半不想走了,要回家。临行前把身上一直带的《古文观止》送给赵连发作纪念。学生们每到一个地方停下来,就开始升旗、唱国歌、读书、听课。这本《古文观止》成了学生跋涉中的珍贵教材。

校长张子静要求全校学生分页抄写,人手一份,每位学生必需背下30篇。一次途中营房着火,学生们看见张子静校长光脚、穿着睡衣从草屋里跑出来,怀里只抱了那本《古文观止》。30年后,张子静校长把《古文观止》还给当年的学生赵连发,委托他两岸开放之后把书还给马淑玲,并代表全校师生对她表示谢意。60年后,赵连发真的回到了河南,找到了马淑玲,一本《古文观止》双手奉还。完整的一本书,没少一页,只是那书纸,全都黄了。

历史自由评说,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对于粘合感情的作用,找到生命力度的方位,也找到生命尊严的内涵。我在想,那次去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如今光顾最多的是大陆人。不知道若是这些文物留在大陆命运会如何,但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文化血脉的传承?去一次台湾,也听别人不断讲起,当地人很友善,讲话细声细语,电梯永远靠右站,接触起来彬彬有礼,没有因为大堵车而按喇叭。以文化人,文化因为人而灵动,也因为人的流动而共生。联想起我们老家那个孤身一人在台湾的老乡,更不免唏嘘。

只是,所有的这些传承,是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吗?当然,我希望不是。我希望人性的光辉会鼓舞更多的人,有意思远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晚安。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之马淑玲与《古文观止》|益见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之马淑玲与《古文观止》|益见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之马淑玲与《古文观止》|益见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之马淑玲与《古文观止》|益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