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爱,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
今天看到一个消息,费玉清公开一封手写信,宣布将在2019年2月巡回演唱会结束以后,退出演艺工作。
理由很简单却也很沉重。
因为父母离世,让他顿失人生的归属,现有的舞台无法弥补他心中的空洞,所以他选择离开。
这份声明流露出费玉清对人生的达观心态,同时也传递出他心中那份深沉的悼念和哀痛之情。
虽然能坦然面对缺憾的人生,但因为失去人生归属,所以对现有的生活也就没有了眷恋。
他用离开的方式,表达儿子对父母的思念和缅怀,也想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个世界上,最沉痛的离别莫过于,和亲人的永别。
谁都不愿意去认真想,一直在自己生命中的人,突然有一天就不见了,人生会怎么样。即使知道这一天早晚会到来。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可是,唯有亲身经历过诀别,才能明白这7个字不仅仅代表着遗憾,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痛欲绝。
硅谷创业之父 Paul Graham曾经说:
你也许现在不相信生命很短暂,但每个人将来总会在某个地方意外地发现这个事实。
事实就是这样——你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然后时间就消失不见了。
你觉得你有时间写这本书,有时间爬那座山……然后有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机会的窗子已经对你关上。
最悲哀的一种“关窗”,就是别人的逝世。
在我母亲去世后才开始感到后悔,为什么没有多花点时间陪她。我曾以为她会一直活下去,而她也以她的安静、平和加强了我的这种错觉,但错觉就是错觉。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真正犯着这个错误。
我有一个朋友,也经历过同样痛彻心扉的离别。
朋友说:
我永远都忘不了2016年早春的一天,记得那天是个大晴天,天非常的蓝,阳光也很灿烂,可我的世界却失去了颜色。
因为在这一天,我最爱的姥姥,毫无征兆地离开了。
虽然姥姥的背在慢慢变驼,走路时步子也开始蹒跚,但我一直坚定的相信,姥姥会永远陪在我身边,会一直在家里等着我回去。
姥姥离开后,我不只一次的懊悔,为什么以前的自己会有那么蠢的想法,为什么没有趁着有机会的时候,多回家几次,多陪陪她。
现在一想到,回家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姥姥,看不到她的笑脸,听不到她叫我名字的声音,没有办法在她的怀里撒会娇,心里就有如针扎般疼痛。
可是,没有机会了。
第一次听朋友提起这段经历,是在2年半后,那时依然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悲伤、煎熬和遗憾。
记得她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后才能真正学会什么是珍惜?
明明从小就被教导过这个道理——要好好珍惜自己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
是啊,人为什么总要在失去后才能够变得聪明呢?
明明有些东西是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获得的。
近期刚完结的一部日剧,《dele》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明明失去了如此重要的人,世界还是一如往常,和昨天一个模样,没有变化。
是的,世界没有任何变化,因为世界不会围绕任何一个人转。
只有自己眼中的世界,再也不是熟悉的模样。
原本熟悉的空气,现在呼吸起来会觉得有些沉重。
原本瑰丽多彩的世界,现在看起来却全是阴沉的灰暗。
原本熟悉的街道,现在走过去全是不适应。
原本熟悉的风景,现在却再也不想见到……
这一切改变都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生命里最亲密的人。
而此时再说遗憾,也只剩下为时已晚。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安德烈,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
年轻的你想要追求更灿烂的东西,总想要摆脱身边的一切束缚。因为你相信,这栋旧房子会屹立在那里,永远等着你。
而你或许不曾想过,这栋旧房子正在衰老,正在倾颓,仅剩下极为有限的时间。
而这极为有限的时间,谁都不知道还有多少,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下个月,也许是明年……
因为未知,因为充满不确定,却反而让人麻痹大意。等到来不及的时候,却是说什么都晚了。
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借助电影《步履不停》,表达未能多花时间陪伴母亲的遗憾和愧疚,传递他对母亲的缅怀和思念。
是枝裕和曾说,拍这部电影是为了从失去母亲的伤痛中走出来。
一句“总是迟了一步”,充分表达出这位大导演内心澎湃的情感。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没有机会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怀念,只能在漫漫长夜里,任由遗憾和悔恨啃食内心。
人生有许多爱,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