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想法散文

《看见》——终究是去看人的内心2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4人  芦芦苇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过往的伤害无法被弥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被伤害的人的伤口会结痂变成伤疤,伤痛的感觉无法忘记,原谅伤害是放过犯错的人,也是对自己内心的救赎。做人要相信恶,但也别放弃向善。)

      斯宾诺莎说过:“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可比练就一身壮硕的肌肉难太多了,虽然后者已经很难。面对生活的残酷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在磨砺中,强健身体,同时构筑坚实的内心。我自问做不到无所畏惧,但是越经历,害怕的事情就会越少。)

      《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这句话虽说是说给记者听的,但是于我而言,依然受用良多。做人不是也应该这样吗,在这一生中,做到不人云亦云,坚守自己内心的“真”。)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惟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地复杂性有了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有长辈说“人应该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拥有更柔软的内心”,初听时不理解,那时内心棱角分明,遇事非要断出个对错输赢来。见过的世界越来越大了些,终于渐渐明白,世界和人心都是复杂的,对于同一件事的立场可以有很多方向,出发点不一样,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会不一样,我的心也一定变得更宽容和柔软了些。)

      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准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长时间和更多力气,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的确如此。)

      知道死,和经历它,是不一样的。/死是一件没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喊口号就度过去。(失去过的人都懂得——人生真的会有很多无能为力的时刻,珍视的人去世,断绝一段在乎的感情......时间是冷冰冰的旁观者,无论我们喊得声嘶力竭,撞得头破血流,它都是那么无所谓地看着。对付那些难熬的日子,我们能做的就是熬吧,熬着熬着就过了。)

      梵高对他的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原来艺术的真谛在这里,以往是我误解了。)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我有吗?你呢?)

      不能用道德眼光看任何问题。(一味地遵循道德就是一种偏执。)

      曼德拉说“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许哦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诚然,曼德拉的这句话是多么的高尚。但是我觉得这样去做的卢安克比曼德拉还要高尚许多。)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实也可以这么简单。就像两个好朋友见面,不说话,只坐着就挺好。)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要想变得强大,不经历一点事情是不行的。)

      我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为崇拜基于的往往是幻想。崇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多的是被拉下神坛的人,这世上哪里有神?)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而我害怕自己不能成为这样伟大的人。)

      别人对我佩服的地方其实是我的无能,我无能争取利益,无能作判断,无能去策划目的,无能去要求别人,无法建立期待。也许有人以为那是超能,这个误会造成了我现在的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卢安克的这番话像是看穿了我的内心似的。我是因为无能所以放弃期待,因放弃期待而变得坦然,因坦然而顺应内心。但内心里真实的欲望,我是有的。)

      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生活位置和肇事地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鼓励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empathy吧!不站在别人的那一面,你永远在用臆想理解这个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