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能让你戒掉手机依赖症:《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这本书是2016年9月新出版的,作者对这个信息超载时代的大脑思考做出剖析,并给出很有操作性的建议。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时而点头,时而思考,时而实践。拿到手一个月有余,我的生活里真的发生了一些悄然的改变。
——我不再时刻在线了。会每天给自己保证彻底离线的时间,要知道,以前我睡梦中醒来都会去看下手机!
——我开始做“减法”,以便精力更加集中。
——我输出的工作和作品,更受欢迎。领导和读者都觉得我似乎更有洞察力。
现在,我就来梳理一下这本书。
开篇就很吸引我的一段话是这样的:
乔布斯说过:等你真正理解了一个问题,你会想出很多复杂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确实错综复杂。大多数人止步于此。但是少数人会继续在午夜里冥思苦想,最终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找出简洁优雅的答案。
这段话在《疯狂的简洁》里也看过类似的表达。大家都知道苹果的设计感很强,但其实这种设计感绝不是字体优美和造型优雅那么简单,而是在简洁之下覆盖了很多复杂的需要。本书用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在“套路”之外,得到真正简洁美好的答案。
这个过程就是“深入地思考”,或者叫“慢思考”。给大脑以时间,给它以休息,给它以放松,给它以信任,它会整合、会找出答案。
如果仅仅止步于此,《慢思考》这本书也没有什么特别,因为很多人已经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
它剖析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对大脑思考深度的影响,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本书全名里也透露了这一点:《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我把作者Theo Compernolle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简单在这里捋一遍,值不值得看,大家自己判断哈。
A理论篇
我们神奇的大脑
--慢而成熟的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
--快而原始的反射脑:总喜欢抄捷径
--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至关重要的整理和放松
B剖析篇
我们怎样摧毁大脑
--NO.1随时在线
--NO.2多任务并行
--NO.3低水平压力
--NO.4睡眠不足
更为本质的原因呢?作者也做了深刻的解释。这在本书的第11章《离线思考为何如此困难?》
离线的困难?一言以蔽之,我们“生来如此”。所以,如果你也有这种困难,请不要太过自责,这是我们的基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后的表现。有这些表现,更有利于我们的祖先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
但是,理解了自己不代表我们就这样被本能驱动,在现代社会里成为一个时刻在线的被手机或智能设备奴役的人。
“基因创作了倾向,但绝不是注定”。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克服或缓解这些“生来如此”。
C建议篇
(1)彻底离线
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我们都需要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关键对话(与人的当面交流互动)。作者表示,即使其他建议你不记得,但这一条就足以提升你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本书有些内容你可能感兴趣:
现代技术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在线,可以随时随地保持与他人的联系。但是,大多数人已经把“随时随地”变成了“无时无刻”。这真的是件好事吗?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纸面阅读速度更快,也更不容易疲劳。如果你需要阅读长于一页的文档,你尤其需要离开屏幕,阅读纸质文件。
通信过于发达,我们得到答案已经太快。其实,在网上收发邮件、微信或短信,只能算是贫瘠的信息交换,顶多是分享创造出来的意义,而面对面的对话,则是创造你们共享的意义。
(2)批量处理
现在的我们都习惯了“多任务并行”,仿佛这是一个很高级的技能。但事实上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看起来我们是与并行,其实是大脑在不断切换。我们是无法彻底避免多任务并行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把大量类似的工作批量处理。
看完这条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为什么效率低下。比如我写一篇文章,找图、上传都是文字写着写着就去找图了。其实图片归图片、文字归文字,这样效率更高,整体感也更强,风格也更可以保持一致。
研究表明:与不断切换任务的10个三分钟相比,连续不受打扰的30分钟能让效率提高10倍!
(3)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这部分大家都比较熟悉,睡眠对大脑工作的影响算是常识。有趣的是,作者在书里提到了几种类型的睡眠类型。“云雀”是晨型人,夜猫子是“夜型人”。在我本来的印象里,大家都觉得云雀的表现优于夜猫子,但是作者指出,这两种其实都没有本质的优劣。但是,你要注意的是:
千万不要做伪夜猫子!
“伪夜猫子”,是作者的发现。他发现一些人经常会说“我是个典型的夜型人”,但其实他们只是拿来这个借口掩饰他们一团糟的睡眠习惯。这类人因为各种各样错误的理由睡得晚,第二天又得起来上班,所以只好减少睡眠时间。
真正的夜猫子,睡得晚,起的也晚,睡眠时间是充足的!充足的!足的!而伪夜猫子,睡得晚起得早,欠下不少睡眠债。
作者认为,整体来说,云雀表现最好,其次是夜猫子,最差是伪夜猫子。伪夜猫子功能失调的风险更高,而且他们的核心问题在于睡眠不足,而不是上床太晚……
看到这种分析,简直太形象了,我希望自己以后再也不要以夜猫子自欺欺人了,认识到自己是个伪夜猫子,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4)科学应对负面压力
压力对我们的影响,人人都能体验到。短暂的压力可以提升我们的表现水平,但是长期或过大的压力能让我们一夜白头,摧毁我们的精神和身体。《慢思考》里则为我们指出:
我们精密的人体,就不是为了应付长期慢性压力而设计的。我们需要间歇性的压力,那才是健康的,促发创意的。定期休息的人士,很少有走到崩溃边缘地步。而且,越是面临巨大压力时,我们也格外需要休息。但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容易压缩睡眠,减少进餐,甚至加班加点。这种状态很有害。
作者建议科学面对负面压力,也提了一些方法。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中国人在古代就已经用一句话说得很到位了:
《菜根谭》:闲时吃紧,忙里偷闲
我大中华智慧果然了得,短短8个字,一看就明白。
当然,《慢思考》的最后也提出了一些提醒和元认知方面的建议,比如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改变的话,初期会带来更多压力;比如除非你自己改变态度,否则什么都不会发生,什么技巧都没有用。这属于整本书的一个前提吧。
好了,我要再说一遍:这本书对我的手机依赖症真的有改善。至少,我对不断冒出的微信消息,不再那么急着回复,而且心安理得了,不是吗?
文/郭小果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