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辛劳一生不抵明星一场秀,是社会不公吗?
最近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有两大热点在刷屏,一是李晨向范冰冰求婚成功,二是天文学家南仁东逝世。
天眼之父南仁东本来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却被一些自媒体放在一起炒作,直指崇高伟大的科学家竟不如娱乐明星受人尊敬。
的确,南仁东先生为我国天文科学事业默默奉献数十载,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极大推动了国家科技进步。但如果不是公众号文章的推波助澜,恐怕大众对此还一无所知。
其实这类争论并非首次,早在2015年,黄晓明与AB的世纪婚礼引爆了大半个娱乐圈,而与此同时,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却因此在媒体遇冷,这引起了公众的热议。
记得当年我的朋友圈里,一堆技术男群情激愤,在转发爆文《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黄晓明一场秀!值得反思!》的同时,还大骂那些戏子们装逼作秀。
俗话说得好,点子背不能怪社会,命苦不该怨政府。如果动不动就把自己的不满归结为社会不公,世风日下,那多半得去医院好好看看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人还抱着老观念不放:
科学家从事着科研工作,为人类开拓未来、解除痛苦,是高尚的;
娱乐明星只是一帮吹拉弹唱的戏子,靠博人眼球过活,是下作的。
李晨求个婚就能火遍网络,科学家南仁东辛劳一生却无人知晓;黄晓明结个婚一掷两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也就能拿三百万元。科学家既不如明星受公众的尊敬、崇拜,赚的钱也没明星多,简直是反了天了。
这种观念错在哪里呢?
首先,人格歧视。
社会三百六十行,当然是指正规合法的行当,如果说科学家这个职业很高尚,那我倒想问:哪些职业是不高尚的?结论就是,没有哪个职业不高尚,任何工作,只要是合法的,只要是为服务社会的,都是高尚的。
既然如此,科学家和艺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有什么高尚不高尚之分呢?人的社会贡献与社会地位有差别,但人格绝无高低之分。南仁东不比李晨更高贵,黄晓明也不比屠呦呦更低贱。
其次,多管闲事。
黄晓明为婚礼挥金如土,李晨在媒体上高调示爱,这些壮举在让粉丝们为之疯狂的同时,也让一些人不齿。对于那些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我只想说,别人花自己的钱,而且还是合法收入,不行吗?花你家钱了吗?让你随份子了吗?
黄晓明结婚,当红艺人、娱乐圈大佬几乎全数到场,这也是喷的理由?没办法,人家的朋友圈就是这么高大上。与其看不惯别人,不如提高自己的社交层次。
再次,缺乏常识。
明星们确实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公众的崇拜,但是,这些利益和名誉既不偷也不抢,是老百姓给的。明星为什么能赚名又赚钱,因为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群众有文化需求,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男的喜欢美女,女的喜欢帅哥,大家都爱歌舞,爱电视剧,爱大片。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市场,这是一个阳光的产业,仅2016年,美国电影市场的产值就高达801亿美元。而明星就参与了这些价值的创造。
明星赚钱的方式,比如影视明星,有片酬,有广告费、代言费等等。只要他有足够的知名度,就能迅速变现,这也是明星拼命追求曝光度的原因。像黄晓明、任泉这样有商业头脑的艺人,已经不满足于靠上镜赚钱,还通过各种投资,让钱生钱。
明星并非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躺着就能赚钱,除了炒作和机遇,更多的是自身天赋和努力。有人批评因为明星的存在,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这种想法真的很幼稚。
明星们确实有高人一筹的天赋,有型有貌还有才艺,能上中戏、北影的学生就已经千里挑一了。
但明星不努力吗,不勤恳吗?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需要演出者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学习、去领悟、去创作。可以去看看那样各种金X奖的影帝影后、歌帝歌后们,哪一个不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哪一个不是用生命去演出?质疑他们的人不妨去KTV吼一吼,然后就知道为什么歌星能日进斗金,而自己想唱歌还得掏钱。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顶级的明星和顶级的科学家一样,要苦练基本功,要深入钻研,要推陈出新,要关键时刻灵光一闪。
伟大的艺术家,他对人民的贡献也不比科学家少。
不可否认明星需要关注度,如同需要阳光氧气一样。为了拉人气,有些人不惜自曝家丑、编造话题。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想维持一线明星的地位,还是需要过硬的作品。
而关注度对科学家来说就没那么必要了。有人说“英雄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常态,英雄只需要做好他的本职工作,用不着那么多人去问。
当前国内娱乐圈还很不成熟,很多明星拿着巨额片酬却屡屡上演烂片,明星绯闻缠身甚至参与犯罪,这些负面消息随处可见。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混娱乐圈的都是垃圾,那些实力派演员吴刚、陈道明也是垃圾吗?越是暴利的行业,越是阴影相随,这是天底下普遍的生态,就连看似纯洁的高校、科技界也是如此。
中国的娱乐业肯定要经过一个从混乱到成熟的过程。还是那句话,只要是勤奋工作,行为合法的艺人,都该受到尊重。
至于科学家为什么不如明星有名和有钱?
首先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就是要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如果成天琢磨怎么出名当网红,哪还有时间去做科研呢?
其次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从产生到转化为商用,再到能降低成本大规模民用,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比如前几年炒作的概念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号称电池领域的重大突破。然而并不是明天我们就能买一台充电十分钟,通行一千公里的电动汽车了。石墨烯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什么时候商用尚不可知,即便面世,高昂的费用也非一般老百姓能承受。等真正用到普通电动车上,估计也得几十年后了。
这样一来,科学家想通过专利致富也没那么快,至少不像明星那样来钱快得多。
有些人一厢意愿地认为,科学家有智慧还有技术,理所当然地应该既有钱又受万众崇拜,这样的想法实在是too simple。社会自有运行规律,能不能赚钱、成名必须遵循相应的门道。想成名,就要在大众传媒上曝光,就要足够吸睛;想赚钱,就要有广阔的市场和快速变现的资源。而这两点偏偏科学家都不具备。
科学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能很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强行把科学和赚钱、成名绑在一起,以赚多少钱、受多少崇拜来衡量科学家是否成功,这是无知,也是低俗!
科学家与明星的生活和工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把科学家和明星简单地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哀叹为什么科学家关注度不如明星,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那些气势汹汹地为科学家打抱不平的文章,看似三观很正,其实是在践踏科技工作者的尊严,甚至可能是夹杂私货,借科学家之名为自己造势、拉流量。
它的荒谬之处,在于把所有的人简单粗暴地以成功或不成功区分,然后把成功等同于金钱和关注度,这正是市面上“成功学”的核心价值。然而让大家失望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顶级娱乐明星的曝光度和腰包都要超过科学家,看来全世界人民都这么低俗,都这么虚荣。
我们做人不一定能成功,能赚钱,因为社会机缘不是个人所能把控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有常识的人。拥有常识,才能远离谣言,远离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