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来越厉害的3种底层思维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过一个公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稻盛和夫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拥有智商、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却还是不行?
为什么有的人不聪明,却总能取得好成绩?
具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时,所得出的结论与所产生的行为,往往大相径庭。
很多时候,一个人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才是决定他是否能做出成绩的首要因素。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努力更重要。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才是逆袭人生的关键。
能让你越来越强的3种底层思维:
长板思维
木桶效应曾在一段时期很流行。
它告诉人们,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
你的弱点,会决定你的高度。
在工业化时代,木桶理论的确非常有效。
但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种中庸的理念早已不适合了。
因为在如今的社会分工下,我们实在没必要面面俱到。
对一家公司而言,无论是财务、人力资源、法律服务,还是公关,公司都可以选择外包给专业的人士去处理。
就比如,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
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
只专注于做好品牌这个长板。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同样如此。
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与其非得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不如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巴菲特在一个纪录片中说: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呆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情。
古典老师也说: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专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现代职场中,找到自己的长板,尽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长板放大,让这个长板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职业生涯策略,叫“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强,能够帮助自己脱颖而出;
“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
“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处及格即可。
这种策略,未尝不是一种聪明人的做法。
绿灯思维
上周跟一个朋友约饭,聊到以前的同学,有些回了家乡小县城,有些留在了大城市。
我感叹,在大城市和小县城发展各有利弊。
话还没说完,就被朋友堵了回来:“怎么可能,大家都喜欢大城市。”
我刚想跟他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他却不容我插话,继续说:“城市化才是未来的趋势,回去的人都是混不好的而已。”
然后开始陈述一堆小城市的不好。
好吧,我知道,这个话题是聊不下去了。
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混不好而回家乡,他们在小地方做的事业可能比你在大城市做的更大。
这些,朋友大概是没有了解过,也不想去了解。
现实中,像这样习惯性反驳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成甲在《好好学习》里面,把这种听到建议就排斥、指摘的处事方式称为红灯思维。
具有红灯思维的人,往往不愿意尝试新东西,不愿意做出改变,他们的成长会十分缓慢。
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持续成长的是: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指的是,当遇到不同意见时,他的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思考,我可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也就是说,具有绿灯思维的人,往往能以一种以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新知,认为这正是自己成长和提升认知的机会。
因此,拥有绿灯思维的人,也会是这个社会上进步最快的一波人。
关于绿灯思维的养成方式,《好好学习》一书提出一个观点:把“我”和“我的观点”进行区分。
生活中,大多数人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绑在一起。
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身的否定。
比如,有人跟你说:“你的项目做得太烂了!”
此时,你的第一反应估计不是思考这个项目做得好不好。
而是会觉得他在针对、指责自己,然后就会情绪失控:“你看看你自己的,更烂!”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
客观看待他人提出的意见,把意见当作是我们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乔布斯有一句很著名的话:
“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是说聪明人没有尊严?
当然不是。
只是聪明人把“我”和“我的观点”分得很清楚。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不同观点时,别急着否定,给自己时间思考对方的合理之处,看看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帮助。
慢慢地学会“绿灯思维”,你可能会发现世界大不相同。
减法思维
在网上看到过被生活驾驭的奴隶的3种经典状态:
用无意识的买买买来化解不开心;
用无节制的吃吃吃来抵消各种压力;
用放纵地看剧看视频来打发时间。
于是:
你的房间里,堆满了买来没用过的东西;
你的身体里,堆满了无节制的饮食换来了的脂肪;
你的脑子里,堆满了没营养的垃圾信息.....
渐渐地,你觉得生活越过越累,每天好像都在被生活推着往前走。
焦虑、烦躁,充满了你的日常,而你还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给自己的生活做了太多的加法。
有人说:“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
深以为然。
一个真正成熟、会生活的人,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娱乐圈有个“删友狂魔”,就是汪涵。
他曾在节目上自爆,“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时,我就觉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都删掉。”
比如,和汪涵搭档了10年的钱枫,就发现自己突然有天被他删除了。
而汪涵的回复是:范冰冰、陈坤我也都删了。
汪涵说,在删掉了许多人的微信后,他发现:
这样的生活非常非常轻松,整个人生都发生变化。
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涂。
而且虽然彼此没有微信,但感情根本不会因为长期不联络就变得不好。
被物欲绑架的现代生活,很多人以为给生活加的东西越多,我们就能得到越多。
其实不然。
断舍离,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真正必需的物品并不要太多,相反,精简之后,我们还有更多的认知带宽,来做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
是啊,人生应该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不断选择,放弃,再选择,再放弃,剩下的就是重要的。
从今天起,不妨试着换个思路,不要考虑“什么还不足”。
试着想一下“还能减掉什么”,生活或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说在最后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存在二八法则,即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
还有人预言,就算把全球的财富打乱平分,过一段时间,80%的财富还是会回到20%的人手里。
这说的就是思维认知的差距。
幸运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提升。
一旦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希望你我,都能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努力不再白费。
和你共勉。
来源:《朝夕日历》
一个人越来越厉害的3种底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