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尊崇项羽为盖世英雄 其用心何在?

2019-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贱痞二叔

儒家起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先师,尊孔孟之道。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孔孟二圣

下面我会依据两条主线来做拆分解答:

一、以代表人物的社会地位来看儒家发展轨迹

1、孔丘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周游列国十四载,在晚年开始修订六经。一生向政之心坚定,然始终被权贵敬而不用。于世,未得半点政绩。

2、孟子主张“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 周游列国二十余年。其遭遇与孔子类似,都是被权贵敬而不用。晚年回到家乡,从事教学和著述。

儒家坐头两把交椅的人物,皆被权贵敬而不用。儒家虽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但始终不能打入政治权利的核心圈。归在纯粹奏是搞学术研究的一类当中,也无可厚非。

3、汉朝的建立,有一个绕不开的核心人物,那就是楚霸王项羽。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率领的40万秦军主力,这是一场关键的决定性战役。没有项羽的横空出世,汉朝能否建立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项羽是一个间接扶持儒家登上权力核心舞台的奠基人,对儒家有滔天大功。所以这也是儒家要拿项羽当英雄人物的重要理由之一。

4、汉朝窦太后的离世是儒家剧变的起点。汉朝虽然是第一个开始重视儒家思想的皇朝,但在窦太后离世之前,汉政始终践行的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黄老治术。一个对权力极富掌控欲望和渴求建功不世功勋的年轻帝王遇上了被压抑几百年而不得进入权利核心的学派传人董仲舒,儒家自此独傲于庙堂。

集天时地利人和,以“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的狠绝姿态踏入庙堂。这让我想起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孔丘办私学之时,曾经有一个干不过的对手“卯”,在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七日之后,便诛杀了少正卯,且暴尸三日。何其相似的狠绝风格,是继传还是巧合?


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刘彻

二、抛开孔孟二人,以上提及了奠定儒家进入权力中心的三个人物:项羽、刘彻、董仲舒。下面针对这三个人物基于宣传方面来做可塑性的分析:

1、汉武帝刘彻,这个奠定儒家核心地位的帝王,在历史中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以批评的居多。汉朝对匈奴的多次征战,汉武帝为筹措远征的军费,推行的算缗、告缗举措,导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惨状;崇信方士的迷信活动;晚年因“巫蛊之祸”,诛杀了上万人。刘彻的诸多举措,与儒家宣扬的思想大多背道而驰。从儒家一贯秉持的所谓原则来看,刘彻功绩再大也掩盖不了过多的缺点,难以树立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光辉形象,不具备可塑性的基本条件。

2、狂生董仲舒,这位人物出现的时机可谓绝妙,真真儿的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敢想敢干,一拳直接命中刘彻的心窝。但就是吃相太过难看,一出手直接就是绝杀,连口汤都不给其他家喝。对董仲舒这个大功臣,历史留下的是轻描淡写的不褒不贬,后世儒家中人对此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这顿操作是不是很奇妙?为何会是这般景象,各自体会吧。

3、最后说项羽,三个有功人物已去其二,剩下的最后一个再不表示就说不过去了。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有万夫难敌之勇;与虞美人相恋,是英雄的儿女情长;兵败于乌江自刎,是将军血洒疆场的悲歌。

有勇,有情,有悲歌。

如此极富感染力的故事性人物,还有楚汉相争的大反转剧情,是推手绝好之素材,《史记》作者司马迁亦对其推崇有加,试问项羽不成为儒家称颂的英雄,还能是谁呢?

插播一个司马迁曾撒下的弥天大谎:

《史记》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这是司马迁对在秦末时期陈胜吴广爆发所谓“起义”的描写。因为大雨耽误了行程,是故所有人都要被斩首,所以陈胜吴广觉得反正是死路一条,还不如举大旗反了秦朝。

1975年在湖北省孝感地区的一次考古活动中,发掘一批秦简,《睡虎地秦简》上记载了大量的秦朝律法: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興。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地方为朝廷征发徭役,如果耽搁,罚两副军甲。迟到三至五天,应受斥责。六至十天,罚一盾牌。超过十天罚一军甲。雨水天,免除一切惩罚!这和《史记》中记载的:“失期,法皆斩”完全就是两回事了。

贬秦扬汉是儒家一贯的主张。原因很简单,在汉朝,儒家从此得以独傲庙堂。而汉朝的建立,绕不开项羽的赫赫功绩。

力拔山兮气盖世

是故,儒家尊崇项羽为盖世英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