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8我读《大江大河》4
身边过的比较顺心的朋友都是生活条理清晰的人,知道自己每一时期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效安排时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多么重要!这两种能力是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有效自我成长的必要方式!
知识、金钱、权力、地位等等,你都可以做它们的主人,但其他的往往都是一时的,可能会被剥夺,如同过眼云烟,只有知识是永久的,谁也无法剥夺的。
无论在什么年代,学习都能促使你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是很多人,一生苦于追求的!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面对不同的压力,可能都直接换位思考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谁又能完全控制和收敛自己的情绪呢。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最亲的人伤害才最大吧。其实回过头看,出发点都还是好的。
每做出一个决定都意味着人生路上多了一个节点,拥有了无限可能,同时也失去了无限可能。
前人的经验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没太大作用,不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不吃一番苦头,就没法记住那些教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人不可能不犯错;人不是不可以行差踏错,而是有些错不能犯,所以凡事三思而后行很重要。
人生关键的节点不能走错,对待亲人朋友,捅刀子的话,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说,会后悔一辈子。
越来越相信命运,很多东西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如果说哲学讲求逻辑因果,无法让人在现世得到平衡,那么宗教讲求救赎,能够用命运来得到心理的平衡!
幸福不是你家里多富有,而是你家人的笑容多灿烂!当拥有这一切时,我们不觉得。可一旦失去才知道,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
在不同的层面你会接触不同的人与事,包括知识见识人员储备人脉,而不是井底之蛙
氛围和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是多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好学校的一个原因吧
很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当老师的经历,因为把自己的思想放进他人的大脑其实是很难的事情。这件事做好了,其他的就触类旁通了。相反,有些从政的人去做生意反而铩羽而归,就是长久形成的官本位思维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结果就注定了失败。
言多必失,和什么人呆在一起的时候说什么话,自己有时候要多想想。
社会人的一言一行都有人评点,做人要低调,但内心要强大,强大到可以分辨是否恶意评价,强大到能准确还击。
任何有心思肯上进的人,总有机会去挑战对抗命运的不公,随时随地找机会出人头地。
管理工作就是应该把复杂的指令简单化,越简单执行效果越好。一个大家无法实现的指令是无效的,一个记不住理解不了的指令,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长篇大论不是谁都愿意听。多数时候总结最简单的结论更管用。生活中很少有人关心结论是怎么来的。即使忙于做结论会很偏激,很容易误导。
再艰苦的童年,只要家庭和睦,总有无数的乐趣。倒是年头好了,各种家庭问题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至少从个人身边的朋友来看如此。
家庭成员之间认知的偏差很多时候是很痛苦的,你需要的他并不需要,有时又不能直白的表达,如果不能心照不宣,指定变成互生埋怨,所以,还是得直白的表达
人的魅力是不容易描述出来的,因为这种魅力往往被揉进了言谈举止的点滴中,就像春雨绵绵,润物无声。但当你认识了一个人以后便能明白,这样的魅力不是来自于纯粹的外表,而有着深厚的沉淀。多读书,多旅行,有担当,敢尝试,别让自个儿被这“理所当然”的世界磨成与所有人一般的模样。
鲁迅先生曾在《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拆屋效应在此可见一斑。
对事不对人 和讲文明 懂孔孟的人 我们以礼相待 和衷共济 画船听雨眠。但和心怀鬼胎 其术不正的人 不必多费口舌。心知肚明的事 不必争个孰强孰弱 能把事情完成 对的起心中的净土 其余的纷扰 都不能影响我们踏上的正途。毕竟 一步错 步步错。认真对待心中的正直和善良和那些优秀的品德 但对于人性 认真你就输了~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这纸和绳索不仅可以去判决,去反抗,更可以去开拓,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