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兄弟一心
一
于朋友圈里发了九宫格图——在住地周边闲暇游走,有意无意地随手一拍,在手机里留下来一些尙可以分享的影作。
忽然觉得,张张都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道理。一时语言贫乏,即使搜肠刮肚,也只勉强逐一名之,如光明、通达、朴素、简约、挺拔、坚持等字样!
哲人说: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是人们刻意赋予其意义的。
人造的词汇代表着意义,尤其是这些高大上的名词、形容词,折射了主体对于客体的感受,有主观上的赋予、甚至可以说是勉强为之,也许不无道理。
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对于某些价值的认可与否,也不一定是哲人所说的那么绝对——千万年前即被文化始祖们定义了,后人们只是拾前人牙惠,而已。
一般而言,成人通常不喜欢甚至厌恶黑暗和闭塞感,人类刚刚降生的小娃娃、也会惧怕这些,甚至小动物也跟小娃娃一样…。
人类的天性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不可隔断。可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简单逻辑恐怕是由实际中来、是真实存在的。
二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路,心里膜拜的高大上的价值,多多少少,在自然现实和现象中可以直观看到。
从前,没有这么言之凿凿的认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芸芸众生,谁能摆脱忙碌和平庸呢?况且,衣食住行于现代化大都市的水泥丛林中,不仅于传说中的闲云野鹤之悠闲处境无缘,更无从培养古贤们的格物致知的功夫!
【易传.系辞(上)】曾说过:“仁者见之谓仁,知(智)者见之谓知(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恐怕也有点儿道理。偶尔放下书本,体验一把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也许有不一样的人生见识吧。
三
来到西澳,生存方式、内容以及任务发生了变化。有些新异的邂逅和砥砺,简直无法预料和想象。这不单是指学习新知识带来的感受,而主要说的是突破心理舒适圈带来的变化、或者说是回归和还原了本我状态——让我能够在室外、甚至野外,剧增了与大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和频率。
比如,除了代步工具已经由自行车取代了汽车之外,那就是几乎从来不做家务的我(老娘骂我是——“倒了油瓶都不扶”),现而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居家男人,而且还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科男”——迅速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园丁。
具体说来,在几年里前后租住的三座房子里,都配备有花园(圃)。主人把种花种草和修葺树木的工作,都托付给我(合同里明确条款)。各个花园的工作都不简单,皆種有多种花卉和树木,如乔木、灌木和果树等;草要时常绿,花要按季开,所以浇水、施肥、整土、剪枝和收果,以及清理卫生、打扫院落等,都是日常工作。
在这里完整地经过了两个春华秋实的历练,有一个话题值得一表,就是越来越对古贤们总结的话,深有同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四
斯处,不把【易】作具体的经典来对待理解,仅仅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我是说,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亲身体验,让自己更加诚心诚意地信服中国文化祖先们所总结的大道理;那绝非空穴来风,是源于对于大自然之长期观察印证,进而提炼和阐发,并经过后世反复实践和持久光大而来的!
若属于还是在纠结于书本诞生之前的教材是什么、人类最早的老师的老师又是谁等问题的人,上文或许提供了一些参考答案。
五
条条大路通罗马。
探求真相与真理,不一定非得是一个路数。曾经在北师大哲学院博士课程班的群里,进行了关于“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思辩。以李健博士和蔡国民师兄为代表的同窗们,积极参与讨论,思想水平很高。不难看出,他们有比较深厚的学习储备涵养。
于我日后的留学生活作比较,也并非一定要万里迢迢地去作花匠;况且,我的说道是管窥蠡测而已,于旁人并非有意义。
人中有人,山外有山。
蔡国民先生(前文提及的、上图立于石阶前者),不仅读书好,学富五车,而且还是职场精英。他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一家公立医院的院长,两年前,屈尊与我等同道兄弟,一起创办网上读书平台——弘毅乐学书院。他既是院领导之一,也是读经典的点评老师。
蔡院长的本事非同一般,其点评文字总是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故弄玄虚,不作“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执着,深得学习者的偏爱和赞叹。
今天,见了我的朋友圈之“九宫格”图(题图)和几行文字,他也有所同感,遂不吝赐教,逐一在评论区里加以标注和解读。
六
美文见功夫,妙笔弄乾坤。
蔡师兄此举让我欲罢不能地啰啰嗦嗦,也情不自禁地将其全文转述,以饗同好文友,也请蔡师兄再度帮我助助威风、描描金边:
“光明,若欲常在,惟有内求,去粗取精,认识自我,方可拥有;
通达,若欲享有,惟立足大道,利益众生,虽千难万险,而行无碍;
朴素,若欲常伴,利欲不熏心,高下不相慕,只求离苦得乐;
简约,若欲常行,善叩两端,其道中庸,不思不勉,从容得之;
挺拔,其若圣人哉?瞻仰视见,高不可量,深不可测,惟终生追随;
坚持,追求圣道,只因钻之弥坚,惟有持久,方可竭尽才力而有所得。”
七
国民师兄自取一个网名——荡相遣執,每每看到和想起,都会产生读佛经时的些许感受。这四个字的含义是《金刚经》里反复阐明、弘扬的境界。当一个人心里有这个标准并能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修行,其人必不寻常。
国民兄就是这样一不同寻常的人。人曰:大医者有大爱。疫情蔓延两年,也是与之斗争的两年。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蔡院长,为有关区域的居民之防疫抗疫做了大量工作,而且,还遵照地方政府指示,组织委派本院医疗队支援异地抗疫。
在书院群里和中心组里,他是积极参与者,是一个谦逊乐观的、颇受同道们喜欢的好伙伴。常常对照检查他的“荡相遣執”四个字,觉得做人做事的风格,他是我的榜样。曾经在年底院务会上,借用一个对联当面赞美他:“慈悲无敌人,智慧没烦恼”。蔡师兄谦逊地嘿嘿笑,婉言谢绝了。
八
坊间流行过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书院群里,还有象蔡国民师兄这样的良师益友多人,特别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是,中心组里有三四位老师来自于河南。他们除了国民师兄外,还有刘明伟、张献文和张聪卿几位师兄,均来自中原大地,皆有一致的做人做事的风格——正直、诚恳、坚毅、勤勉和担当,都是值得信赖的人。
放眼望去,古代中原,人杰地灵,有圣贤如老子、忠臣如岳飞;当代河南,人才辈出,诞生了“红旗渠”之英雄群体、县委书记杨贵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等,都是曾经战斗在豫州大地一带的人中龙凤。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值得我辈永远记念和学习!
在一字一句读经典《论语》的近两年的时间里,深深地受教于往圣先贤的精辟深邃的思想,也深深地被蔡国民等河南兄弟及其他师兄弟姐妹们的治学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派而感动!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我们孤胆,我们并肩。
铁陀于万里之外的南半球叩首——
向蔡国民及河南师兄们致敬!
向弘毅乐学书院的良师益友们致敬!
师大铁陀叩首于西澳
壬寅年正月初八(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