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同学聚会上,耳边时常会传来朋友的声音,“多么想没心没肺的活着”换作以前,我会认同,而今却不以为然。现在我就想认认真真的活着,把事情看明白一点,把自己分析得透彻一点,我就是想看看自己的自控力,就是想看到自己是否会有放弃的一天,我想看自己是否会有达到极限的机会。
我害怕哪一天妥协了,完全活成了朋友说的没心没肺那样子,趁着你所顾虑的事情还没有那么重要,勇敢去做;趁着你和你的爱人还不知道彼此,尽情想象;趁着你现在还没变成你讨厌的人的样子,善待真诚。
平安夜原本我是没有感觉的,晚上出去吃饭的时候看到门口的圣诞树,圣诞老人,这才使我安静的心变得不平静起来,吃过晚饭回到宿舍,刚过七点,又看了一会儿造价视频,想着就这么睡了吧,但又思绪万千。
我不愿意把一个我原本就没有提前兴奋的节日变得使自己心中泛起涟漪,更不愿意久久不能平静。
冬至后的第一个清晨,四点二十五分,我早早地坐在书桌旁,想着为自己2017年做一个总结,外面很静,城市里听不见蝉的声音,冬日的成都也没有风的声音,这样更显得空调外机刺耳,于是我关掉了空调,只听见滴…滴…滴…的穿石声,这声音也越来越微弱,这夜再次静下来,我也进入了深思
回望这一年,有一点变化比较大,也让我感到欣慰,重新回到大学状态,再次养成看书的习惯,在书中我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通过《围城》我感受着方鸿渐制造假文凭的可悲,感受着他在面对感情、婚姻的失败,感受着他面对事业的无奈,这也是旧中国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化的夹击下的生活困境和生活状态……一个无门筑起的围墙终究让故事中的人物连思维都跑不出这座城;《追风筝的人》作者从头到尾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所有的故事,整部书让人始终沉浸在那隐隐的巨大的悲剧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忏悔,儿时犯下的错终究在故事的结尾得到了救赎,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最终成为了主人公阿米尔为“他”儿子信条,这更让我坚信了“心之向善”观念;读《平凡的世界》那段时间,这本书更是我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越到后面我越是精读,我感觉自己越是矛盾,我不想那种挑战自我、敢于向人类最懦弱的本性抗争的故事终结,但我又迫切地渴望孙少平、少安哥(润叶)、田晓霞,福军叔(劳苦大众)等都能有自己的应得的快乐,少平对生活的认知让我收获不菲,他既认识到了平凡、也了解不平凡、最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平凡,并安于平凡……
天快亮了,准备吃早饭,去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