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老爸老妈蹦迪史——《派对搭讪指南》,没有指南,只有派对!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13人  微缩阿哲

还记得你的第一次蹦迪经历吗?

我可记得很清楚。出发前刷了几天蹦迪攻略,进了酒吧才发现……学来的炫酷舞步根本用不上,鼓不起勇气和舞池里的美女说话,想喝一shot野格冷静冷静,却被呛得喝出了鸿茅药酒的观感……

为了下次不再蹦得那么狼狈,我打开了一部叫《派对搭讪秘诀》的电影。结果没学会如何搭讪,倒是间接发现了老爸老妈的罗曼史,原来他们年轻时比我们潮多了。

01

一部嗑药之作

简单来说,《派对搭讪秘诀》讲了叛逆青年误闯外星人派对,撩妹成功喜当爹,最后却遗憾分手的故事。

1977年英国伦敦,朋克青年Enn和两个死党又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骑着“战车”招摇过街,跟老妈讨钱搞“革命”,在女王庆典上对着大人竖中指……

去当地酒吧蹦迪自讨没趣后,三人误打误撞来到了一个外星人基地。外星人身着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伴着诡异的音乐翩翩起舞,让三人误以为这是米国人举办的朋克派对,立即加入其中。

在“派对”上,Enn通过尬聊拐走了外星小仙女Zan,带她见了家长,一起听音乐,一起追逐打闹,进入高甜模式。

为了让Zan感受地道朋克精神,Enn还带她去找了“朋克教母”布狄卡,结果布狄卡星探附体,想捧红Zan这个朋克素人。

于是,全片最嗨的片段出现了,Enn和Zan登上舞台,释放自我,临场合唱,把蹦迪的观众唬得虎躯一震,瞬间被Enn和Zan圈粉。

影片后半段,Enn带着一众朋克青年去找Zan,用音乐开路,用各种骚气姿势对决,鬼马十足,每一帧都洋溢着青春和叛逆。

再来看看电影主创,改编自幻想文学大神尼尔·盖曼的同名小说;文艺怪咖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执导(代表作《摇滚芭比》《性爱巴士》);妮可·基德曼+艾丽·范宁,两大女神同台飚戏。

不过抛开影片脑洞和主创阵容,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里的蹦迪文化。无论是开头那场外星人派对现场,还是Enn和Zan的舞台处女秀,都让人想跳进屏幕里一起蹦。

02

咱爸咱妈的蹦迪史

影片背景设定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英国失业率高升,罢工潮一浪接一浪,年轻人脸上写满了丧。朋克音乐应运而生,震耳欲聋的呐喊让年轻人尽情发泄躁动和不满。

与此同时,名为“Rave”的活动开始流行,英国的地下俱乐部里,DJ打碟,群魔乱舞,后来这种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引发了蹦迪热。

蹦迪热吹到大洋彼岸,碰巧赶上中国改革开放春风,两股风一吹,中国的男男女女们也跟着潮了一把。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届学生向均回忆起学校组织大家开舞会,印象深刻,“舞会举行的那个晚上,当时的校长带头跳起了交谊舞,许多老教授也带着自己的老伴来了。”

到了80年代初,舞会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组织方大多是各大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地点均设置在食堂、会议厅等。不过那时候跳的还是交谊舞,跳得好“嘣恰恰”的华尔兹便是King of the party。

真正让国人蹦起来,还是一部美国电影——《霹雳舞》。80年代末,《霹雳舞》在中国公映,“旋风”和“马达”的炫酷舞技引发轰动,霹雳舞成为年轻人的时尚icon。

不久后,又一部电影《摇滚青年》火了,男主角陶金获封“中国霹雳舞王子”。他在89年春晚登场,跳起现代舞《跳起来》。93年,他再登春晚,领舞大型集体舞——《闻鸡起舞》。

就像现在抖音什么火年轻人就模仿什么,当年的马路上、公园里,斗舞的男青年比比皆是。他们身穿“霹雳服”,烫着爆炸式,戴着露指手袜、蛤蟆镜,脚踩帆布球鞋,系着发带。伴随着大三洋双卡收录机放的舞曲,他们练习着“太空步”“托马斯回旋”“扫帚舞”……只为了成为迪厅里最耀眼的那束光。那时还没成名的陈道明、孙红雷、贾樟柯等人,也是个中好手。

当然,蹦迪绝不是爷们的专利,女孩们穿着紧身连体裤,扭起舞来同样野性十足,比现在的网红养眼多了。老妈就有一张扎着发带,穿着连体裤练劈叉的照片,潮得不行,要是当年的她穿越到现在,我一定会亲手送她C位出道。

当年女孩男孩们还有一位共同的爱豆,迪斯科女王——张蔷,浓妆、爆炸头、紧身裤,衣服上贴满亮片,把无数经典歌曲翻唱成迪厅神曲。

就像某乐评人说的,“张蔷的声音特点太强了。用我们北方话就是剌,就是很泼很野很撒很骚很吊,很嗲。这样一种声音,当时你听完一遍,你永远忘不了。”

她另类的声音和音乐风格一下子就像病毒一样传开,第2张专辑《害羞的女孩》单张销量达到了420万张。后来她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成为首位接受采访的中国明星,和惠特尼·休斯顿、珍妮佛·拉什、邓丽君等六位歌手一同列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

03

朋克风潮流

蹦迪文化受到热捧,是因为契合了那个年代放飞自我,解放身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一种对旧时代旧文化的反叛。

我记得老爸曾经指着自己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老照片,不可一世地对我说:“儿砸,这可是当年的三中舞王,我们班常考第一名的XXX都得跟拜我为师。”

与蹦迪一起跨海而来的朋克,也有反判的精神内核。不过和蹦迪不同,更加激进的朋克文化没有大规模扩散,倒是港台电影、明星的文化回流,让人直呼“虽然我也看不懂,但我觉得很酷”。

香港作为华人潮流前沿,文化血液很早就受到朋克文化的影响。

1976年,许冠杰的《半斤八两》横空出世,这首歌受到朋克音乐的影响,唱出了亿万打工仔的心声,虽没有狂暴的鼓点和激昂的呐喊,却充满对现实的控诉和愤怒。许冠杰一曲封神,同名专辑也成为香港粤语流行歌崛起的标志。

和港乐一起腾飞的还有港片,80、90代的香港电影是每个中国人的永恒记忆。香港这座“赛博朋克”都市也随港片一起深入人心,摩天大楼、奢侈品名牌店与小巷铺子共生,繁华和陈旧共存,笼罩着叛逆、虚幻的致郁气息,成为PUNK友们的精神圣地。

而对普罗大众来说,最直观最有冲击力的还是港星们的PUNK LOOK。天后梅艳芳的许多经典造型都紧跟朋克潮流,比如这款铆钉裙,再加上黑色的披肩,和《派对搭讪秘诀》里妮可·基德曼的扮相有得一拼。

朋克风爆款机车皮衣也是女星们的心头爱,钟楚红、李嘉欣、梅艳芳、张曼玉都曾披上皮衣,变身帅气的机车女郎。

摇滚青年们常穿的牛仔外套也获得了青睐,配上她们盛世美颜,狂野中不失妩媚。

若是再像女神王祖贤一样,戴上复古蒸汽朋克风眼镜,足以秒杀如今的一众国际潮人。怪不得她们能走出香港,在亚州乃至全世界都红极一时。

受到她们的影响,爱美的八九十年代的小姐姐们,也就是当年你的妈妈或姐姐,几乎人手一件皮衣或牛仔外套。要么托亲戚求朋友从国外带货,要么去深圳、上海的古着市场里淘点外国水货。

穿戴上辛苦淘来的明星同款,再雄赳赳气昂昂地前往迪厅放肆跳舞、尖叫,每一夜都觉得自己时代骄子。

04

没有搭讪,没有秘诀,只有派对

一位自封“Party animal”的朋友说过一件趣事——一个打扮新潮的朋克大爷有次对他说:“你们年轻人才蹦什么养生迪,我们都是玩命蹦,毕竟时日无多。”

想起日本82岁的DJ奶奶岩室纯子,她说过:“如果要我选择一种死的方式,要么是死在DJ台上,要么是死在料理店中。”

不知道自己老了能不能也这么朋克,不过,趁着年轻尽管气盛还是做得到。就像跟爸妈同时代的年轻人们,喝着最烈的酒,蹦着最嗨的迪。也许在迪厅里搭讪不到一个女孩,但一定要怀着偶遇外星人的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