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寒食节为了纪念哪个人物?
晋文公重耳,在出任国君之前,是一个本应坐享其成的公子。因为父亲献公和兄弟晋惠公的追杀,成了一个四处逃亡的流浪者,日子过得比《流浪地球》还惨,常常是饿肚子,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据汉代《韩诗外传》记载,在重耳逃亡卫国的途中,一个叫头须(别名里凫须,听着就很有故事)的家伙,一不做二不休,偷了重耳所有的粮食,自己一个人默默地跑到深山老林中享受去了。这下可好,重耳连翻垃圾桶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向当地的农民求食。结果,这些农民不但不给,反倒用土块戏弄他,这画面太让人心酸了。
就在重耳快要饿昏过去的时候,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英雄——介子推。这位介子推不是一般人,为了救主,他竟然做出了“割股奉君”的壮举。介子推告诉重耳:我煮了一锅肉汤,赶快填饱肚子吧!
重耳吃了肉汤,后来才知道这肉是从介子推腿上割下来的,他心里那个感动啊,立马发誓,等自己有朝一日重回故土,定要重重地报答介子推。介子推这种不求回报的大义精神,在那个年代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故事总是充满了讽刺。据《史记》《左传》记载,当重耳终于回国成为晋文公后,分封群臣时,他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这人倒好,不喜欢在朝廷里面争风吃醋,选择了隐居,最后默默无闻地死去。
重耳后来虽然想到要报答,但介子推早已人间蒸发,只好用一片绵地作为祭田,来纪念介子推的大恩大德。
汉代《新序》里将故事写得更曲折,说介子推背着母亲逃到绵山,结果被火焚身亡。重耳知道后悔莫及,于是将绵山改名为介山,立庙祭祀,并且规定介子推死难的那一天,大家都不准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第二年,重耳带着臣子们上山祭奠介子推,竟然发现一棵老柳树奇迹般地从死而复生,于是就给这棵柳树起名为“清明柳”,并且定下了一个规矩,寒食节的第二天就是清明节,以此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介子推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光与暗。它促使我们反思,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是否能够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定,是否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更大的理想和更高的价值做出牺牲。
所以,当清明的风轻轻拂过,当寒食的月明如洗,让我们都停下脚步,深深地思考。让历史的光芒指引我们前行,让介子推的精神永存心中,成为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坚定不移的灯塔。这样的寒食节,这样的清明节,才真正有了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