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得你我曾经都是小孩子

2020-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鸣沙原创
【第1个问题】为何说沟通中,接纳是前提?

最近在疫情之下,学校迟迟无法开学,我的家里还真的是老遇见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情绪摩擦。

今天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接纳。

我思考接纳的对立面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抗,如果不接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是一股互相排斥的力量,哪怕是父母觉得我是为你好,但是孩子就是不接受。

【01  我的故事】

说到同理心,说到接纳,突然就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个玩具是万花筒。很多时候我拿着它,看里面的色彩,不知道会变幻出什么组合来,又很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可是,有一天,我的万花筒不见了,原来是被爸爸妈妈送给了别的小朋友。我当时就很伤心,难过,也很生气,觉得这是“我的”东西。

可是大人无视我的自主的意识,显然也并未预见到玩具送人之后我的强烈的反应。“不就是个万花筒吗?再给你买一个就好了。”“再买一个也不是‘我的’那个了!”

其实,我的态度给他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孩子真是不懂事,那么,我能感受到的就是大人对我的不理解,而当时作为小孩子的我年纪尚小,不知道怎么去用语言表达情绪,只有不高兴。

【02 理解孩子】

所以,现在孩子跟我说不要碰他的东西,把书放回原处,我虽然嘴上会揶揄他有强迫症,但是我还是从内心里和行动上认真地认同他的想法,认同他的要求。

【第2个问题】作为父母,应该怎样说才有效?

【03 专家支招】

专家给了4个要点:

第一是,全身贯注的聆听;

第二是,用“哦,嗯,知道了”等表达认同的状态;

第三是,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话表达出来;

第四是,借助想象力帮助孩子去解决。

【04 逻辑关联】

上面说要点,我用的不是原话,嗯,我认为这4点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顺序的。如果家长生搬硬套:“啊,我知道了”,但是孩子也会生气的,你连听都没听,你怎么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所以第1点和第2点不能颠倒,家长得真做到才行。

倘若家长如果能够把孩子的话,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说明真的是理解孩子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帮助孩子找一个适当的情绪出口,可以是画,可以是书写,我认为也可以是拳击沙袋,甚至是咆哮。

【05 娃的故事】

这里,补充一个小故事,事情发生在去年的秋天。大宝放学回家,很生气,也不说话,什么都问不出来。 但是,我又不想套他的话,我只是说,孩子,你在学校里边一定发生什么事情了。

然后他就很生气地,把他不认可的事件结果说了出来。我呢,就扮演了一个侦探的角色,很快got到了要点,把他很生气但是又说不出来的感觉,从头到尾模拟着,说了一遍。

看到孩子反驳着给我修正某些小的细节,我就明白了,我猜测着所叙述的过程恰恰能够还原事情发生的真实全貌,那我就知道问题所在了。时间所限,我在今晚就不去讲述故事的原委了,说一下结局吧。

后来,这件事情处理的比较圆满,包括我给孩子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我到学校去和老师交流此事,包括后期我和老师用邮件反馈,包括我教给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去做(在学校处理事情的方式也有,以及对待自己情绪的处理策略)。

【06 母子现状】

虽然疫情之下,和孩子全天相处仍有各种情绪摩擦,但是很多都是小事,无伤大雅。我觉得,我在一些地方做得不好,比如着急的时候就会没有耐心,就会催促孩子快点儿。

但是,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还是非常信任妈妈的。我想这就是因为很多时候,他觉得妈妈理解他,他觉得妈妈是站在他那里去梳理去解决问题的。

一些时候,面对什么都不愿意说的大宝,我也会有小小的策略。我会说,妈妈知道你不高兴,如果你觉得妈妈说的不对,你就摇头;如果觉得妈妈说的对,你可以不吭声。所以,沟通的问题就解决啦。

(因为我也曾经是个孩子,我也接纳过这些对抗的情绪,我也曾不喜欢家长的态度,而非不喜欢他们的建议。如此而已)

【结语——曾经的你我TA】

多么希望大人们能够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即便,我们一些时候会控制不住情绪,但是,在事情过后,请一定要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只需一小会儿。

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