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追
5月15日。
终于,历经了一个漫长寒假之后,儿子和女儿今天都要开学了。
上午送上八年级的儿子,老公今天还要上班,找了同小区一位朋友帮忙开车接送。8点整,又再次检查了所带物品,尤其是健康登记卡和承诺书,口罩,体温计之类的物品,我背着包被褥的包裹,儿子背着足有20斤重的书包,手里各自又提了衣服洗漱用品之类,开始下楼。
儿子住的是学校安排的校外公寓,允许家长进入收拾东西。宿舍在四楼,我们手提肩扛中午上到四楼,8:20分,公寓还没有开门,门口已经堆放着一两个大包袱,里面包着被褥衣服,包裹上还写着班级名字。不一会儿,一个胖胖的男生带着黑色的眼镜,戴着蓝色口罩,穿着灰色衣服上来了,背着书包上来了。他的母亲跟着他,把行李放在一边,然后轻轻推了一下他,说:“把书包放下呗,多重!”,男孩听话地放下书包,背靠着墙站定,眼神漠然,并不说话。我问儿子你们两个是一个班吗?儿子说是。两人都没有再说话,倒也没有想象中同学几个月不见的兴奋与激动。
陆续又有家长和孩子们上来,一个个都是大包小囊,狭窄的楼梯过道很快就站满了家长和学生。几个孩子终于还是聚在一块开始叽叽喳喳讨论起自己的假期生活,互相询问作业是否完成。
朋友打电话问怎么样了,我说宿舍还没有开门,我想等着开门给他铺好床铺再走,朋友说9点还去外国语小学送一个学生,他先走,一会儿再回来接我。
快九点了,他们班的进校时间就要到了,学生们背了书包先进校门,留下了家长继续等,也有一部分家长把行李放下便离开了。
一直等到8:50,宿管终于来了,他踢了踢地上放着的行李,说:“把这些先拿过去。”家长们慌不迭地把行李往后挪。终于开了门,我进了儿子原来的宿舍,宿舍里有四个上下铺八张床,中间又摆放了八张单人课桌,宿舍里显得狭小拥挤,外面有个阳台,阳台上放了一个大柜子。我把行李放到了靠近阳台的一个下铺,开始动手整理床铺。
我给儿子放拖鞋时,看到一个男孩正把行李箱的东西往柜子里面摆,纯净水,酸奶,衣服之类,还有两本书《老人与海》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男孩摆的整整齐齐,井井有条,我不禁夸奖道:“真中用啊!”男孩子听了,嘴角上扬,笑了笑,继续整理。
我把儿子床铺整理好,正要离开,听到有人叫我,是以前同乡的一个老师,她也是来送孩子的。她拿着一块黄色毛巾正要擦拭一个上铺的蓝色油漆床栏,她说儿子喜欢睡上铺,所以她选了这个上铺正在打扫。
寒暄了两句,我下了楼。到楼下,忽然想着要不要给儿子也买点矿泉水放到宿舍,想着他只拿了一个茶杯在教室用,到宿舍想喝水没办法喝。思忖着走到小区门口,看到儿子正和一个同学从超市门口走出来,手里拿个两个空的冰红茶瓶子。我叫他,他提着书包跑了过来,我问他怎么还没进学校,他顺手把两个空瓶子递给我,说把冰红茶灌到茶杯里准备带进学校,让我帮他把瓶子扔到垃圾桶里,然后跟我说了“再见”便去追他的同学了。我接过空饮料瓶来,没再说什么,目送他已经高出我半头的身影走进了学校门前排起的等待检测体温进校的队列。
忽然想起龙应台目送中的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孩子长大了,不追也需要勇气,也是一种智慧吧!
下午三点,小学门口。一二年级返校。骄阳下,学校门口排起了长队,孩子们都穿着校服,等待着进校。周围警戒线外,围着等待的家长,虽然都注视着这条长龙,但焦点各不相同。
我目送着扎着马尾辫,穿着红蓝白相间的校服的女儿,背着紫色的书包走进校园,坦然从人群里走出,心里轻松很多。
于是,我有了两个钟头的闲暇,好久没有做脸了,我去了之前的美容店。刚巧碰到了一个同事,也是刚送完孩子。
我们边洗脸,边闲聊。同事忽然没头没脑地说:“我觉得你和我们都不一样,你又会唱歌又会跳舞,还爱看书,爱写东西,爱思考,我觉得你特别有才。”我对着突如其来的恭维,有些无所适从。苦笑道:“我那都是歪门邪道,是玩的,没有全用到工作上。”同事接着说:“你要坚持你自己,不用变得和别人一样。”
我听了,心里忽然很感动,很温暖。
有些“成功”不必追,同样需要智慧和勇气。
20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