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者之“三戒”——夕拾《增广贤文》(二四)
【原文】:人心似铁,官法如炉①。善化②不足,恶化有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③。知④者减半,愚者全无。
【校注】:①典出元•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第四折:“(普天乐)你待结绸缪,我怕遭刑狱,我人心似铁,他官法如炉”。另元•王仲文《救孝子》中也有“方信道人心似铁,你也忒官法如炉”句。②化:教化、感化。《说文》“化,教行也。”段玉裁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③至:极、最,有版本作“太”;察:精明;徒:朋辈、同伴。典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另: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版本后半句为:“人太急则无智”。意为人焦急到极点就会没有智慧。④知:同“智”,聪明。
【译文】:人心似钢铁般坚硬,法律如熔炉样存在。向善的教育不到位,为恶的念头会增多。水太清澈就没有鱼儿,人太精明就没有朋友;(即便有)聪明的会减去一半,愚蠢的就全部消失。
【浅析】:精明的人,常常受人尊敬,也有为人诟病。两者的区别就在一个“度”字。精明者之“度”关键在三戒:一戒“至察”。人们在交往中,往往对精明的人敬而远之,害怕被算计。因此,精明人在处事上多一点精明,就能少一点失误,多一点成功;在为人上则要少一点精明,该糊涂时且糊涂,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他人才会亲近,才能多一点朋友,少一点敌人。二戒“恶化”。精明人通常脑子好使,手脚敏捷,能工巧匠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把工作做到极致,达到常人难以到达的境界,国家建设离不开能工巧匠,离不开工匠精神。但若“精明”之人弃善从恶,把“巧”劲用在为恶上,那他给别人带来的危害也将难以估量。曾与劳教系统工作的一位朋友闲聊,他说在工作对象中不乏“能工巧匠”,要做个精致的小玩艺儿不费吹灰之力,有的还是“发明家”。网传我国无刷电机发明者李红涛曾经是多次越狱的死刑犯,后来他在狱中专心搞科研,临刑前发明了无刷电机,并因此立功而改为有期徒刑。只有力戒“恶化”的“精明”者,才能有益于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三戒枉法。再完善的法律,疏也在所难免。社会上不乏“精明”之人,在“疏”字上做文章,千方百计钻法律的空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企业经营中我们经常听到“避税”一词,还冠以“合理”二字,甚至还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企业经营者都是“精明”人,都去做“避税”高手,那么国家何以立世,国防何以强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样的精明,免不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好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枉法者再“精明”也逃不过如炉之法![/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