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里的情感和是非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94人  半夏长安

历史并不真的流传于后世,真相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

事件披露过程里面藏着各个方面的各种立场,涉事公司的道歉澄清或者洗白,竞争公司为了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做的营销,记者为了流量而加入过多煽情成分,比如词汇上的语意模糊或者夸张的修辞,自媒体用群情激愤来发酵公众的愤怒和恐慌,将事件的热度导向自己盈利的领域,公众则非常没有安全感,只要是坏事,能找到外部归因的,自己肯定不会负责,因为自己已经不习惯负责了,好像一切都无力承担,无力的表现就是愤怒,就是狂骂,能骂谁就骂谁,而且还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全部翻出来,以此来佐证自己愤怒的正当性,政府要回应舆论,应对处理事件,还要照顾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情绪,真可以说是怎么做都错!

作为更多的处在这样信息网络里面的我们,失去了看问题基本的参考点,也没有了观察社会事件的基本常识,没有逻辑,没有判断力,听风就是雨,一会看这篇文章说的好,一会又觉得反面立论有道理!然后就像海草一样摇摆着,被舆论消费着,反正也是消遣时间,如果能参与一两场网上骂战,就更增加了社会事务的参与感,站在所谓的正义与道德的制高点上,用正义所不齿的行径爆着粗口输出自己偏颇幼稚的所谓价值观。

很多时候想法和行动不是一回事,愿望和结果也不是一回事。要把它们分开看,所以才要说: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果。

通俗的讲就是:好心不一定有好的做法,有好的做法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好心办坏事就是常有的,思考的格局不一样,做法就会完全不同。为了泄愤和为了解决问题,要采取的行动肯定会有所不同。

我问两个问题,大家做个自我检测:

1、你觉得国产疫苗的质量还值得信赖嘛?
2、如果有机会你会去打国外的疫苗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值得和会,那么恭喜你,不知道是否有目的的舆论至少成功了一半。其实从结果上来看,中国的疫苗绝大多数还是效果可靠的,否则早就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了。网络的发达和舆论的导向,让一点点小事件放大了,让没那么严重的事件严重了,从而造成了瑕可掩瑜的怪象,常见的逻辑是因为一点而否定全体。

如果那些恶意诋毁国产疫苗全体,夸大国产问题疫苗数量的自媒体和文章,是国外疫苗企业高价雇佣的,借着这次长生事件做的公关,为抢占市场份额而造的局呢?

如果鼎沸的民意给政府施压,政府就此扼杀了这个在现实世界里打拼经营多年的与过相比有着49%功劳的疫苗企业,是国之大幸还是国之不幸呢?这会不会成为以后商业竞争的一种阴谋手段,栽赃陷害与鼓动舆论。

如果这批货只是因为其中的某个工人在工作中疏忽大意导致的,而企业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那这一棒子是不是打的太狠了呢?

如果因为这次疫苗事件的舆论影响,导致大众接种疫苗的热情大减,甚至选择不去接种,那自己的孩子生病致死致残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呢?谁能承担的起呢?自媒体没想过,记者没想过,主编也没想过,可是有人想过事件的外部性,那将是实实在在的人命和损失,要不要报道,怎样合理的报道,这些都不去想,就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以为是勇士,是斗士,是脊梁,其实是什么,可能是莽夫,是愚者,是罪人。

事实、客观、科学、分寸、判断,祝你在信息的海洋里,内心安定而不恐慌迷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