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古代文化有意思的文章

读罗马人的故事(15) - 格拉古兄弟时代之哥哥篇

2017-03-11  本文已影响178人  江江的国

本文主要参考于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国泰民安。即使没有来自外部的威胁,也会出现产生于内部的敌人。” --- 汉尼拔

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的灭亡,意味着地中海地区再无能与罗马匹敌者,罗马进入稳坐地中海第一把交椅的时期,战争的主旋律稍作停歇,历史的焦点转移到了罗马内部的斗争中。

格拉古兄弟,就是这第一幕的主角。

格拉古兄弟

提贝里乌斯·塞姆普罗尼乌斯·格拉古(Tiberius Sempronius Gracchus),简称提比略·格拉古,在历史上他与弟弟盖约·塞姆普罗尼乌斯·格拉古(Gaius Sempronius Gracchus)并称为著名的格拉古兄弟。

格拉古兄弟

格拉古兄弟绝对算的上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人,外祖父是大西庇阿,姐夫是小西庇阿(他们的姐姐嫁给了小西庇阿),祖父是在汉尼拔战争中率领奴隶军团的执政官,父亲也是曾两次担任执政官的知名人物。而他们的母亲更是伟大,其与凯撒的母亲曾一度是罗马妇女最为称赞的偶像,她甚至拒绝了成为埃及王妃的机会,全心全意的投身在孩子的教育上。

哥哥提比略·格拉古崭露头角是在其30岁担任护民官之时,在此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他出场前罗马局势的变化。

元老院集权

元老院本身只是一个提供建议和咨询的机构,共和政体下的罗马理论上来说还是“主权在民”的,但这一状态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战争)后被打破。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这个特殊时期,元老院的“劝告”逐渐被直接作为政策和命令执行,这也意味着元老院变为了直接发号施令者,而非提供建议者。这一制度的变化在战争时期确实有效的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正因如此,元老院逐渐集中了各项大权。外交权、人事权、财政权、司法权以及军事权等等重要的权力惊人地都被集中到了元老院,然而,战争结束后,元老院并没有归还这一特别时期的临时权力。

骑士阶级

统治了地中海的罗马顿时富甲一方,在将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国债偿还完毕后,仍拥有了大量过剩的财富,罗马公民的直接税也是这一时期取消的。在这样一个富裕的时代,一个叫做“骑士阶级”的新兴阶级悄然出现。

他们的地位低于贵族阶级,但又因积累的财富而高于平民阶级,他们无需务农,但也由于家族的普通而止步于政界。这些人于是都走上了经商这一条路,他们通过承包收税业务、军需品采购、公共事业建设等领域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人的如鱼得水,离不开元老院阶级某些人的秘密支持。元老院议员是被禁止经商的,但法律总会有漏洞,一些元老院议员解放掉自己的奴隶,用这些“解放奴隶”的身份进行资本运作。

这一官商结合的方式,让元老院阶级和骑士阶级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失业的农民

罗马人是农耕民族,农业生产的主要形态就是家庭规模的自耕农,一些家庭会雇佣奴隶辅助耕作,数量不过一两个。虽然征服西西里后,大量从西西里涌入的小麦冲击了意大利本土的小麦生产,但一些自耕农继而转型为了生产橄榄油或葡萄酒等产业,家庭规模生产仍然是主流模式,直到罗马在地中海再无敌手之后。

战争的胜利让大量廉价奴隶涌入意大利,通过雇佣奴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农庄慢慢出现,这种形式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原先的家庭生产模式,元老院和骑士阶级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商机,他们不断聚集土地资源,将农庄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

其实罗马有法律规定了每人租借国有土地的上限,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亲戚的名义扩充大量土地资源,这条法律也就名存实亡了。富有的人通过规模经营变得更加富有,遭殃的就只有那些自耕农了。

自耕农在与规模化农庄的竞争中逐渐败北,经营的失败让他们也无力续租土地,这些土地被债主收走后,失业者们开始大量涌入了首都罗马,开始演变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公元前133年,历史选择了提比略·格拉古来解决以上形势下的问题,这一年,提比略·格拉古30岁,当选为了护民官。

农地法

提比略·格拉古上任后首先颁布了《森普罗尼乌斯农地法》,主要内容大致有三,其一,规定了家庭总共拥有的土地上限;其二,国有土地的租借权只能继承,不能转让;其三,现有土地已经超限的部分,国家按价收购,并分配给农民。

这部农地法本质上并不是一部追求平等的法律,更多的只是控制土地的过度积累,这一法律的施行没有得到阻扰,被损利益的元老院议员最终也表示了同意,因为中产阶级的减少使得军队的质量下降不少,当然这只是个不太情愿的理由。

如果仅仅只有以上改革,似乎推行起来也不难,但提比略·格拉古追加的一条法律,让他的改革之路充满了阻扰,追加的这条是:在给农民分发土地的同时,给予其一笔启动资金,该笔资金从国库中出。

之前勉强同意的元老院议员们这回终于按捺不住了,他们以国库资金不能用于对私人的补助为由,与提比略·格拉古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由于这一法律得到了诸多市民的支持,加上提比略·格拉古的坚定维护,最终还是宣布通过。

举步维艰

农地法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让法案的实施举步维艰,正值提比略·格拉古焦头烂额之时,东方传来帕加马国王去世的消息,国王的遗嘱中将帕加马归入罗马成为一个行省。提比略·格拉古将之视为天降之福,提出把帕加马的税收作为农地法的资金来源。

这一举动引起了元老院的大举不满,这其中的原因在于,罗马纳入新的行省是一件大事,而且全权是由元老院定夺,所以,相比元老院对农地法的反对,此时元老院更不满的是提比略·格拉古对元老院权威的无视和孤立。

这样一来,农地改革正式演变为了提比略·格拉古公开对抗元老院的行为,这也使得一部分原先支持他的议员开始远离之,这还不是最坏的,由于农地法的受益群体仅限于自耕农阶层和失业农民,虽不乏一些政治意识强烈的平民,提比略·格拉古在平民中得到支持的人数也勉勉强强。

危机意识强烈的提比略·格拉古坚信,土地问题不得到解决,罗马的和平势必岌岌可危,他决定不顾一切地将农地法实施到底。他补充了提案,拉拢了部分从事工商业的平民,希望得到更多支持者。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他的护民官任期只剩半年,他决定争取连任,这里要说明下,一般护民官任期满就可以直接进入元老院,这是所有护民官都渴望的成功之路,但对格拉古来说,虽然进入元老院就意味着光明的仕途,但却无法继续实施自己的改革,最终他选择了竞选连任护民官。

提比略·格拉古

护民官竞选

卡匹托尔山是罗马城内七座山丘中最高的一座,但山顶面积却是最小,公元前133年这一天,护民官竞选日如期到来,山顶的广场被挤的水泄不通。这年前来投票的民众比以往多的多,支持提比略·格拉古的人数已经过半,连任之路似乎已经铺开,但是,这一天发生的事没有人能预料到。

哄乱的广场充满了支持者与反对者,提比略·格拉古费尽力气才穿过人群进入会场,两方的民众喧嚷着口号,气氛空前。而与此同时,在广场一旁的一个神庙里,元老院议员们正在安静的会议当中。

一位支持提比略·格拉古的元老院议员偷偷将元老院的开会情况告知了提比略·格拉古,元老院想使用武力来干涉这次选举。得知这一消息,支持者们也强硬起来,他们撩起托加下摆,做出武力反抗的姿势,远处不知情的人见状后大声询问,但提比略·格拉古的声音根本传不到那么远,他只是做了个用手掌指向头部的动作,表示危险临近。

而这个姿势却被反对者曲解为他要佩戴皇冠意图夺权,消息传到元老院开会的神庙中,众人哗然,最高神祇官西庇阿·那西卡高呼:打倒暴君,解救国家于专制者手中。他不顾执政官的反对,号召其他人一起武力反抗。

一番号召后,那西卡用托加前襟蒙着头,这是个很神圣的姿势,在祭祀众神中使用,他就这样背对神庙,向广场走去。跟在其后的,是元老院的所有强硬派们,他们左手撩起托加前襟,右手拿着的是被拆下的铁质椅子腿。

面对这一阵势,广场内的民众着实吓到了,还在抵挡反对派的支持者们开始掉头逃跑,奔跑中的人们互相踩踏,局势瞬间一片混乱,两派的人们开始了毫无理智的斗殴。

卡匹托尔山上供奉着以最高神朱庇特神庙为首的大小五座神庙,这恐怕是众神见到的最热闹的一天。一阵乱斗之后,提比略·格拉古的一方终不敌元老院一方,逐渐败下阵来,提比略·格拉古在逃跑中被一记铁锤重击而死,他的支持者们基本全部被打死,反对者们甚至拒绝了死者家属火葬的要求,300多具尸体全部被扔进了台伯河。

惨剧,绝对的惨剧,共和政体400余年的历史里,头一回的因政治斗争引发的如此大规模流血事件。

事后元老院为平息事端,将带头人那西卡放逐出了罗马,并承认农地法继续生效,而其后的实践证明,农地法的确是一部有效的法案,只可惜这位为维护平民权利而牺牲的年轻人也已看不到,不过让他欣慰的是,自他死后,罗马军队数量开始提升,因为在这之前,罗马的中坚力量即中产阶级由于失业而人数骤减,相应服兵役的人数也随之而减少不少。

当时的很多罗马人都只把这次动乱当作了一场不幸的事故,然而实际上,它成为了之后持续百年的“罗马内乱”的开端,庞大的罗马已然疾病缠身,年轻的提比略·格拉古的力量确实不足以治愈,但他做到的是,将这个疾患暴露到了公众的眼前。

提比略·格拉古死时,他的弟弟盖约·格拉古刚刚20出头,他将替兄再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