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沟:一个有故事的村落
禁沟,在禹州韩城街道办辖区。从韩城学校西墙,一直向北,下了坡,你会看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落,这就是禁沟。
关于“禁沟”的来历,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2前403年,三家分晋,韩氏被周烈王封为诸侯,韩景侯在阳翟(今禹州)建立禁宫。有资料记载,“(禁沟)在西关外里许,泉味如醴,相传在韩王禁城中,故名。”“禁沟泉在州西一里,其水甚甘,战国时韩王禁人汲取,故名”。这里的“禁”,作名词,有“帝王宫殿”之意;作动词,有“禁止”之意。无论取哪一则资料,都告诉我们“禁沟”是有历史、有故事的。
现在的禁沟,实实在在只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历史上的那条如古琴轻抚般涌动的泉水已没有了踪影,村外的河流成了禹州火力发电厂的排污河,现在也几乎废弃不用了。河面上遍生绿苔,夏季里常常蛙鼓声声。“禁沟夜泉”作为禹州八景之一,成为了县志中一个名词。仅此而已。
禁沟河上有一座小桥,桥东北角有一个高台,高台上有个小院,院里几间瓦房。院子经常锁着,几杆挑出的黄色的旗子告诉人们,这是一座庙宇。听人说,这庙叫“马王庙”。在马王庙前面,有一段石砌的墙,墙的宽度将近一米,墙体已被损坏,几乎与庙门前的地面相平。
关于马王庙的来历,我没有听人说过。或许,有一天,我会遇到一个爱说古的老人,为它附丽一个或传奇或悲壮的传说。我相信这样的传说一定是悠久的,至少和门前的石墙一样悠久。
沿着禁沟村中街道往东走,距离马王庙不远,有一座砖圈结构的老旧房子,野生植物的藤蔓缠绕着,覆盖着房顶。房门紧锁,门楣上方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禹州市不可移动文物、禹州九山禅寺。”
我读过禹州籍一位叫余世诚的作家写的文章,据他查证,九山禅寺最初可能建于唐朝或唐以前的晋朝。唐朝人陈宽在《颍亭记》中写道“颍水之滨,有地可以览山川之秀者,九山寺在焉。”九山暮霭,也是禹州八景之一。作者说,他当时查到这些,吓了一跳。不过,相对与禁沟的悠久,九山寺若始于唐朝,也有可能。在西街老一高院子里的天宁万寿寺,据说就始建于唐朝。历史的烟云湮没了很东西,却留下了文字,引导着人们去追溯、怀念。
禁沟附近是西街商贸城,从高楼林立的商贸城到达禁沟,不过二三百米的距离。但到了这里,你却陡然能感受到一种乡村的气息。除了街道是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都保留了一块土地,或栽种月季花、蔷薇花,或栽种杏树、桂花树。月季花开得鲜艳,杏子结得像戏台上的马鞭。有一户人家,门前席片儿大的土地,种了不下十种蔬菜。主人说:“想吃,随便薅。”一位老人坐在门前,饭桌就摆在葡萄架下,她从容地吃着晚饭。我们倒像一个闯入者。
沿着街道一直往东走,过了河道口,有一条南北向的巷子,叫大王庙巷,名字来源于马王庙。巷子非常空旷,两侧是高墙大院,东边院子是机械厂,西边院子是瓷厂。工厂很多年前就停了,但院子里的树依然茂盛,让人在墙外就有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我夫家的姐夫八十年代末在机械厂里做技术员,那时厂子很红火。
走在禁沟,就像走在一段岁月的影像中,有历史的厚重,有生活的从容。或许,正是因为厚重,才会有如此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