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无时无刻被需要
午休时间刷微博被一条热门话题吸引#亲姐弟之间要不要避嫌#,好奇点进去看网友们的评论,真的是五花八门。
有的说亲姐弟之间用避嫌这个词语太重,应该用注意;
有的说我和哥哥一起洗澡共用卫生间到十几岁;
还有的说亲姐弟也得避嫌,古语有云:男女七岁不同席!等等等等的言论不一而足。
类似的话题事件近几年正频繁的出现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高铁上抱着女儿又亲又摸地父亲;婚后一起居住却从不敲门就进儿媳房间的公公婆婆;不管黑天白天需要帮忙就擅自联系自己男朋友的闺蜜等等等,这样的话题事件其归根结底便是失去分寸感而引起的!
01
同事小李和小周都是和我同年考进现在的工作单位,刚开始时我们三个人关系还不错,经常在一起聊一聊哪个牌子的护肤品好用,哪家菜馆味道好吃,哪家商场打折这类大多数女生都喜欢的话题。
可是渐渐地小周就不太喜欢和小李来往了,原因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一次小周的男朋友来给她送爱心午餐,无意之中被小李看见。
结果小李就跟着小周刨根问底的查户口,恨不能了解人家男朋友的祖宗十八代,又通过小周的微博账号找到她男朋友的微博账号,之后又去留言点赞之类的。
还当着小周的面语带羡慕地说:“你男朋友又帅又体贴,要是将来我也能找一个这样的男朋友就谢天谢地了!”
当时是午休时间很多同事都在一起聊天,听了小李的话大家都一阵尴尬。
久而久之小周就逐渐不在和小李来往,我想小李的做法或许不是带有恶意的而是单纯的羡慕她人,但是她的做法却是有失分寸感的,让人有一种被觊觎和窥看的厌恶感。
分寸感是一把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尺子,度量着你在他人心中的好坏,衡量着你是否亦然成熟,决定了你未来将要企及的高度。
所以做人可以不聪明,却一定要学会掌握分寸感,让他人和你相处的时候有着如沐春风的感觉。
02
闺蜜的父母都是老师,可能作为教师有着很深的职业病,管束学生用的套路一样会留在自己孩子身上,而且会更加要求严格。
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闺蜜都是被压迫着长大的,她的父母大到教什么样子的朋友,小到今天上学穿的衣服,事无巨细地过问,造成了闺蜜心理很大的压力。
大概到十五六岁的时候,闺蜜的青春叛逆期突然爆发,与父母的相处简直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父母越是压迫她好好学习不许早恋,不许上网,她越是和父母对着来。
被父母抓回家去关禁闭,甚至一度起过轻生的念头。
后来她真的辍学在家休养了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她从没和别人提起过。
可是后来又重新上学参加高考,与父母的关系也有了缓和,我想她一定是和她父母进行了长久的拉锯战!
那时候年幼无知的我不能深刻的理解当时的情形,现在回想起来或许这就是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所缺乏的分寸感,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所以分寸感不光是年轻人成熟的标志,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拥有的标尺,不要让孩子有被束缚感,欺压感;也不要用“我都是为了你”为句式来禁锢孩子,毕竟亲子关系应该是温暖又欢乐的。
03
张姐和她家姐夫活成了我们朋友圈的恩爱夫妻典范,结婚十几年了好像蜜月新婚的夫妻一样,一起出去旅行,一起手挽手去看电影。
老公下厨做饭张姐都会发朋友圈赞美菜做的好吃,崇拜一下他的厨艺。
曾经一度好多八卦妇女们都看着她的朋友圈冒着酸水挑剔,一定是对她不好才没事秀恩爱。
后来我有幸见过姐夫来接张姐,我发现他们确实是很恩爱,那种轻声细雨的关怀一看就知道一定是常态。
我靠着嘴甜脸萌成功的撬开了主人公的嘴,才知道原来他们能维持这么好的夫妻感情不是没有道理的。
张姐说:她和老公生气时一定会冷静下来,平心静气的谈判。
不说那种气头上不顾后果的恶毒话,就事论事不攀扯其他事情。
两人从来不指责对方父母的不是,管孩子时一定是高度统一战线,并且时刻赞美对方做的好的地方。
每年的结婚纪念日还会给对方小惊喜。
听着张姐简单的这些讲述,不难看出两人都是高情商,而高情商的表现,有一大部分就在于分寸感,不论多么亲密的人也不能肆无忌惮的消耗对方的耐心和感情。
分寸感就像一门表演的艺术,不能表演的浮夸做作让人心生厌恶,也不能表演的刻板教条让人觉之无味。
这是一个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被需要的艺术,能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沐春风,能让亲密的关系更加亲密。
所以请一定时时刻刻记得修行这门艺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