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好好学习》03:那些序言告诉我的事
通常情况下,一本书总是要有序言的,不管是作者邀请大咖做序来给自己的书进行背书,还是自己给自己的作品写篇自序,序言的主要作用就是说明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架构以及你从这本书中会收获到什么。典型 的FAB商品营销方式告诉我们:
这本书很棒,一定要看啊!
序言有什么用
对于很多人来说,认为这个部分没有什么价值。
好书你不说我也会读,差的书籍,即便你序言腰封等地方说的天花乱坠,我也不会去读的。
很多读者都会秉持这个理念。但是,对一个越读者而言,读一本书,尤其是阅读非虚构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读读序言,因为这个部分会用最小的篇幅,最精炼的语言把书籍中的精华部分表述出来,让你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基本的印象。这个印象看起来朦朦胧胧,却会随着你阅读正文过程中不断清晰。这种由整体到细节,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是我们阅读书籍、汲取营养的高效途径。
我为什么要读序言
可能有人会问:
阅读一本书的关键是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别人的评价是别人的,纵然一千一万个人说这本书好,都对我没有用,只有我感觉有用才是真的好!
这话也不错,对于一般的书籍来说的确如此,但对于自己更新认知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来说,先听别人怎么评价,再自己评价往往更加有意义。
初中课本上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邹忌感觉自己很帅,于是他和国民帅哥徐公(大概和成甲那么帅吧😄)相比较,问妻子、小妾和客人这个“我和徐公比起来,谁更帅”这个作死欠抽的答案,结果得到的答案竟然都是“你比较帅”,但他自己见到徐公本人以后,感觉还是他更帅一些,结果突然意识到: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评判标准不同的道理。对于邹忌来说,为了解决“我和国民帅哥谁更帅”这个问题,认知框架则是:
提出问题;
听取合作者的评价;
听取身边的人评价;
听取外人的评价;
观察国民帅哥本人;
相互印证得出结论。
我阅读这本书的序言,本质上不是要了解“这本书好不好”的问题(当然也不是解决“我和成甲谁帅”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这本书价值在哪里”的问题。脱不花作为全国最优秀的知识型企业负责人,徐金琪作为前著名记者、线下组织发起人,成甲作为本书的作者和个人知识管理专家,他们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对这本书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我,我从他们的序言中了解这本书的价值和精华点,就不容易错过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了。正如一个没吃过北京烤鸭的老外第一次去吃烤鸭的时候一定会在厨师推出小车表演片鸭肉绝技,指导怎么吃烤鸭的时候一定是目不转睛的欣赏,然后在品尝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大快朵颐。
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一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
-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的序言
- 多角度沙龙创始人、原央视记者组组长徐金琪的序言
- 作者成甲老师的自序
前两篇序言是他人做序,两位作序者的身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书籍评价的侧重点也完全不同。
脱不花的高段位和“扯虎皮”
脱不花作为罗辑思维的CEO,作为得到app的老板,她的层次是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俯视这本书的价值和指引作用。同时,她还在这篇短短的序言中巧妙运用关联,抬高或者说强调这本书以及作者成甲老师的价值,核心是用三个关键词去拉升高度,建立关联,推进行动:
- 从“认知差异”出发拉升层次。这个概念出发(我注意到这是本书正文开始以前,已经第四次提及认知问题了),把成甲的《好好学习》和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通过“认知的共同体”这个概念关联起来,强调《好好学习》是一个构建认知共同体的高能学习者共同的标志。正如你出门在外人不生地不熟的,如果突然听到门外有人用乡音哼一曲小调,可能自己立刻就会产生一种“他乡遇故知”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这种高能深度学习者的共同链接,帮你找到一起成长的朋友。
- 从“学习方法”引出本书正题。紧接着,脱不花提到了几个认知水平极高的神人:罗胖、张泉灵、吴军,说这三个人的时候通过举例子强调的是他们输出的价值和水平都非常高,高到让人心向往之,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呢?脱不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没什么特别的”,紧扣本书主题,并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顺便强调这些牛人中成甲老师是专门研究学习方法的。
- 用“临界知识”推动读者的行动。简述成甲老师的水平和成就以及认识的经过,强调自己在筹备“得到”APP期间的学习焦虑,特别期待学会“学习方法”,而成甲老师不仅是教“学习方法”的专家,而且他在得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于“临界知识”这个概念更加认同(点出“临界知识”的关键词),最后号召大家一起获取临界知识,持续前行。
大约两页半的序言篇幅,文章非常符合自己的层次,在隆重推荐成甲老师新书的同时,也暗示自己的产品得到的高端地位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强调落地和跨界的徐金琪
和脱不花相比较,徐金琪老师的名气可能会小一些。虽然同样也是一位创业者,曾任央视记者组组长的徐金琪老师年纪远大于成甲,他的序言写作文笔更加精彩。
- 讲故事回顾与成甲相识。徐金琪老师用了大约序言六分之一的篇幅讲解了和作者相识的经过,这段故事非常精彩风趣,通过鲜明的年龄对比和合影这个小桥段,说明自己因什么和成甲相识,又是因为什么对他的知识管理分享赞誉有加。徐老师不愧是专业记者出身,短短的几段文字把成甲老师课程的优秀之处展现的一览无余。
- 强调知识管理的精彩。随后,徐老师强调了书籍的精彩,采取的方法就是“一山总比一山高”的方式,先是不惜大费笔墨的称赞成甲老师在知识管理分享课堂上的精华内容,让人们知道老师的课程精彩,紧接着强调自己提议成甲写这本书耗费的时间用了1000多天,强调成本的方式来拉升读者的心理定位和预期。在强调本书的是课程的高级版本,自然更加值得学习。
-
揭示以术入道的特质。正如序言题目说的那样,术从简,道从心。知识管理之术是简单的,简单不是简陋,而是因为反复优化达到的一种境界,正如苹果工业的极简主义。而道从心强调的是情怀。赞誉作者的走心,作品背后的精彩。
徐金琪老师用自己娴熟的文笔,生动的讲述了一个跨界但专业的知识管理专家如何打造精品的故事,正如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里,那些美食如何精心制作才能摆上餐桌后会更加勾引起自己的食欲。那么读完徐老师这篇序言以后,对这本《好好学习》我会更加有阅读的欲望。
坦诚质朴的成甲自序
相对于别人做序而言,自己做序其实往往更需要费工夫:
- 说自己的作品精彩吧,无疑让人感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显得不谦虚又彰显自己的浮夸。
- 说自己的作品不好吧,那你写出来干吗!何况任何一本书都像是作者自己的孩子,徐金琪老师序言中说成甲老师这本书写了整整3年,等于生了个哪吒,怎么舍得说不好。
一般的序言,都是在讲这本书说了什么、写的怎么样。而成甲老师的自序,不是在说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怎么样,怎么样自己亲自去读就知道了,看脱不花老师、徐金琪老师的序言,看易仁永澄、战隼、彭小六的封底推荐就知道了!他的自序讲的关键内容是三个:
凭什么
为什么
怎么用
这篇自序的篇幅非常的长,整整9页文字,接近正文第一章节一半的篇幅,重点讲的就是这三个话题:
- 所谓凭什么,作者通过自己讲述自己接触知识管理的经过,从学习到分享的过程中自己认知上的提升,分享中的发现别人的困惑,以及当下市场上各种关于知识管理课程和书籍的良莠不齐,指出自己有能力分享学习的方法,而且是分享“学习改变底层认知”(关键词)的知识管理方法论。
- 所谓为什么,就是通过讲述自己在学习和分享过程中认知大更新的经过,告诉大家自己发现的关键点——也就是学习的关键,通过提出学习的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拉升了学习的高度,对于成人学习的关键,不是简单的读书、背单词,也不是上了几次免费微课或者画了几张漂亮的思维导图/手账/方格笔记,而是是否解释/解决/预测问题。在这里成甲老师提出了一个个人知识管理三维度的概念,第一个层次关注数据,强调应用什么工具和技巧收集;第二个层次关注信息,强调怎么成系统建框架的管理和组织,第三个层次关注规律,强调如何用知识推动自己认知的提升,积累和转化价值。
- 所谓怎么用。就是把本书框架体系告诉读者(这一点我在之前目录的时候已经有所了解),并且指出自己这本书的关键点是什么,局限性在哪里。关键点是改变以往的认知,掌握底层思维和方法,解决核心问题——找到有价值的临界知识,并应用在生活中。最后谦虚的强调自己这本书籍的局限性:对于知识管理一二层次涉及内容较少,对于跨界知识的转化理解和吸收缺乏足够丰富的方法论等等。
在成甲自序里面,我看到了一个坦诚质朴的知识管理专家分享顶级的(他自谦为底层的)知识管理方法理论和框架,从这个角度上说,这篇自序已经发挥出了它的价值。而不足之处,姑且算是一个预防针,正如你认识一位朋友,这个朋友自我介绍说:
我叫王木木,很高兴认识你,我能XXXX,但我有个缺点是有慢性咽炎嗓子不好。
这种情况下你今后和他相处的时候,如果还总叫他喝酒k歌就是你的不厚道了。
序言部分我读过以后有这种感觉:
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做序的时候侧重点是不同的,读完以后会帮助自己更加清晰的构建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学会学习,提升认知,用临界知识推动自己的成长,会是我迫不及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