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其实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时常听到有些家长说现在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理,到底是怎么个不好管理?
家长们的抱怨大都是这样的:她现在开始叛逆,跟她说什么都不听?拒绝跟我沟通,她功课很差,可能还抽烟,晚上不睡觉,一直打游戏。
孩子们出现这样的行为偏差是怎么形成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条理论适用于所有人,不分年龄与性别。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重要感与家庭的归属感。但是我们的家长们由于自己所受教育程度与自身的修炼程度的不同,对于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能很好的理解,以致于我们在回应他们的时候,显然并不能达到孩子的心理预期。
比如:一个小女孩孤独地坐在家门口,期待妈妈回家。她已经努力地把家收拾好,打扫得很干净,希望妈妈回来能称赞她。但是天都黑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最后好不容易盼到了妈妈,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进门,看也不看她一眼,对家中的整洁视而不见。那一夜,小女孩伤心地躺在床上,把这一切解释为"我不够好,不够重要!"而伤心落泪。
姐姐又当选模范生了,爸爸妈妈高兴得买了个蛋糕为她庆祝,妹妹冷眼旁观。妈妈不经意地说:“看看你姐姐,多跟她学学。”小女孩的心在滴血:“我永远不会比姐姐好,我永远得不到爸爸妈妈全部的疼爱。
如果孩子的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人、事、物、尤其是对自己,产生一些很重要的价值判断,并建立一些决定性的信念。这些价值判断和信念,会造成孩子的行为偏差。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很受伤,进而感到气馁,沮丧。之后,偏差行为就开始了,进行争取注意,权力斗争、报复、放弃等各种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抗议。
如果这些行为表现得不到很好的开解,就会影响到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糟糕的是他们长大成人后还会把他们带到工作生活中,成为他们的人生模式,从而主导他们的命运。
我们成年后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源自孩提时代这些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信念。而我们又不会回观自己,总以为自己的模式是正确的,从不会怀疑自己,把眼光总是盯向外面的人事物,人际关系紧张。
归根结底责任在于我们大人,因为我们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
当然也有些家长,一味地顺应孩子,反而让孩子没有归属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个无法找到自己的孩子,当然也会有行为偏差。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最关键的在于我们自己。真正要改变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孩子。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的家人之间,都是靠能量的交互作用在互动的,孩子的能量场比较开放,所以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如果你每天都让自己在喜悦、爱与平和中,你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了,你能接纳自己,臣服于事实本身,你的孩子自然会与往日有所不同。
你的内在变了,你外在一切都会随之而变。
孩子教育其实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