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猫,世间的人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86人  如一书

老舍的《猫》在表达什么?

一种意见认为是在写猫,活泼可爱的猫,老舍确也是一个爱猫的人。

另一种意见认为,似乎在写猫的可爱之外还有点别的什么。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文字间是否有点别的什么?

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有些奇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如果按照第一种观点,怎么能用“古怪”这个词语呢?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词,而且看不出有贬义词褒用的味道。

猫的“古怪”有下列特点:

1、乖巧但任性。睡大觉,不问事,抓老鼠时却也专注;但也常一天一夜不回家,任凭你怎么呼唤。古怪吧!

2、温柔又倔强。与人亲和,玩耍嬉戏;但不高兴时,根本不理人。古怪吧!

3、胆小却勇敢。猫很怕人,但很难被驯服,又不像狗那样依附人,面对人都害怕的蛇,却能与之打斗。古怪吧!

这些矛盾的背后,直感是古怪,再想想,似乎算不得古怪,这只能算对立的两方面的特点,正像人的正反面一样,一个人既有勇敢的时候,也有懦弱的时候;既有温柔的行为,也有狰狞的表现。

猫又何止“古怪”(其实没什么古怪),猫还很自由。

想睡觉就睡觉,想沉默就沉默,想跟你玩就很主动,不想跟你玩就不理你,斗鼠斗蛇惹蜜蜂,兴起恋爱生小猫,不受束缚,不守家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东西南北中,都要冲一冲,即使鼻青脸肿,那也是自己弄得,我愿意,别人管不着……

多自由的生命!

这怎么就觉着有点写人的味道?人不是也想这样,写猫的古怪与自由,难道不是在写人的丰富性与自由?自由带来丰富,丰富是自由的结果。

就是这么富于自由天性的猫,其生存也受到威胁,随着全国性的灭鼠运动,老鼠越来越少,似乎无鼠可吃;猫竟然被做成食物,端上餐桌。灭鼠没有错,但当灭鼠变成全国性的政治性运动,是否有些过?猫肉虽然不难吃,但人类鲜有吃猫肉的,一旦这个口子开了,是不是什么肉都能吃了?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不是说人的行为超出了常规?一旦某些底线被突破,还有什么不被打破呢?人对动物这样,对人会不会也这样呢?

作者接着写到“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机械化了,不是连驴马也会有点问题吗?可是,谁能因耽忧驴马没有事作而放弃了机械化呢?”科技的进步,机械化的普及,猫、驴、马、牛等生灵的前景堪忧。机械化下,人是不是也会受到影响呢?不由得不让人想到人的“异化”。这里所说的“机械化”是不是也是一种人为呢?

本文发表于1959年8月《新观察》。1958年“大跃进”,其中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包括灭鼠)空前发展。1957年是“反右”。这些政治事件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自然是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但谨慎内倾的他,不可能直言,只能借助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担忧和希望。

古怪的猫其实是真实的人,但现实中人活不成这样,更可悲的是猫也面临生存危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