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岳母的距离只差一套房?
25岁以前觉得为什么要买房,用首付跟房贷的钱可以随便浪迹天涯。
25岁那一年,焦虑铺面而来,远方再美好,生活终究是柴米油盐。
买再多衣服包包化妆品,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安放,搬家的时候都是累赘。
昨晚跟我北京的朋友聊天,谈到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房子。88年的,因为一直没有凑够钱首付而耽搁着买房计划,看着北京的房价一直是几十万的幅度不断飙升,内心只有叹息,她看的是五环旁边的地铁房,去年这个时候看的,今年已经涨了接近150w,她知道还会涨,但是已经买不起了。
我劝她说退回来吧,回到二线城市估计会好一点,压力不用那么大。可是她说没勇气退,无法轻易放弃那里的工作,那里的人脉,那里的资源······
如文首所说,25岁以前我对买房依旧不屑一顾,我一直告诉着自己何必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一个人想去哪去哪,哪怕机场陪父母吃115元每碗的米线我都不觉得贵,买任何东西也没有消费意识。
可是25岁那年我突然觉得焦虑,身边比我年轻的朋友很多按揭买房了,我甚至在一夜之间觉得社会变得现实了,一瞬间觉得陌生了,怎么跟我的初衷违背了。
我发现走得再远,也终究要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开始柴米油盐,一日三餐。中国就是这么一个趋势,很多东西都是跟房子挂钩的,没有房子,你解决不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我一直觉得爸妈在的地方才是我的家,我不需要买房啊,终究我是要回到那里的,可是坐标昆明,依旧不愿意轻易回去,正如北京的朋友不愿意轻易回来二三线城市一样,我们都还不想轻易妥协。
我们还想跟不断飙升的房价对抗,像刚刚来到这个城市那样一腔热血。
房价持续增长,我们都在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买房,三年前买车的时候,我爸妈说先按揭买房吧,我说我才23岁,买房干嘛,画地为牢,圈住自己,那时候买了房,意味着我至少10年买不起车,还不能跳槽。
但毕竟是23岁的思维,现在特别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果断按揭买房,兴许现在涨价了,可以转出去再跟刘先森重新换一套了。
毕竟那会年纪尚小,使劲去浪才是内心唯一想做的事情。
我一朋友曾经聊起过:即使他跟女友感情浓厚,但是岳母大人说必须有房子才能结婚,她不想她的女儿结婚后没有安身之地。
那么房子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对男生而言,你是拼爹还是靠自己?拼爹的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但是靠自己买房子,需要的克服现实种种困难,同时能够保持好的状态来还贷,还不包括其他的恋爱成本。但是买房子几乎是全中国丈母娘的考察标准。
女生而言,你是喜欢稳妥还是追求自我。稳妥的包括男方本身有房子以及你们一起还贷。如果两个人都不买房子,意味着你们的孩子(这个应该也是必然的产物)可能要经受一定的风险比如上户口上学。但是你们或许有更多的自由,随时可以离开,随时可以出发。
家,一个充满温暖、满载力量的字眼。家,能可以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可以给予你温暖、能够赐予你生活的勇气、可以借给你解决困难的信心、可以…家,前提是有套房,有自己的“属地”,心才能休息。房,一个现实而突兀的事物,一个有人欢喜有人忧的话题。
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安全感、归属感,都源于自己门内的小天地。房对之于家,已经被大多数中国人定义为基础和基本保障。有房才有家的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国人奉为真理且坚决贯彻落实。且不说此观念正确与否、也不论此想法合不合理,总之现在要成家先买房就对了,无房不谈家就是现实。
“丈母娘逼房”论和“相亲先问房”论都应运而生了,买房也就理所当然了。
可每次想到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需要掏空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帮你付一个首付,我突然觉得心酸,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一辈子省吃俭用的钱,就为了让你在大城市有一席之地。然后又想到丈母娘逼房,不禁心下凄然,同是子女,同是平凡的父母,爱子心切也不至于如此逼一套房。
回到那个话题,买房意味着什么?
舍不得买衣服,舍不得买包,舍不得买化妆品,舍不得旅行,甚至舍不得聚餐,终日节衣缩食为了在每月换完房贷之后还能正常生活。
没了诗和远方,内心世界浓缩到只剩下房贷房贷房贷。一旦买了房,父母养老的责任,孩子供书教学的责任,所有责任都压在自己身上。降低了生活质量,困住了自由快乐,终日惶恐,只为房贷。
日后慢慢明白,我们终究得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买房,家里条件如果真的不允许,那就别难为父母了,把你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你自己还那么年轻,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如果房子成了你爱情的唯一标准,那么也不必勉强,我还是比较赞同和支持两个人一起奋斗还房贷。
二十几岁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我觉得很正常;如果随随便便就能买得起,那反倒是不正常了。
男孩要珍惜陪你白手起家,为你添碗递筷,一起还房贷依旧不放弃的她;
女孩也一样,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不要因为一套房子放弃了累积起来的爱情,但也别轻易因为一套房子误以为那就是婚姻。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