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成人|“教练是一种存在方式”(《高绩效教练》打卡3)

2020-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阿碎碎

昨天看到群里小伙伴用群主推荐的方式——本章节“印象深刻的”、“思考的内容”和“带来的行动”作为读后感打卡,今天想试一试。

今天阅读了第三章“教练是情商的实践”,内容不多,思考却很发散。

1# 印象深刻的

教练是一种存在方式。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在学习教练时,我们一直努力觉察并创造和保持的状态,英文课程里叫做Being,也就是“存在”。最开始我理解的“存在”,就是我(作为教练),与你(作为被教练者)同在,我聆听你的表达、理解你的情绪、觉察你言语动作背后的意义。有时候,这种感觉更像心理咨询师。渐渐地,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这种“存在”,还包括教练的工具和技术,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它是随着被教练者“当下的状态”进行灵活调整的,没有什么标准说,哪一个教练工具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这是“存在”的意义,它更好的实现了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在工作和其他场景中的互相连接。

实现这一“存在”的前提,是我们作为教练,能在觉察他人的基础上,识别被教练者行为背后,那些优势和干扰,促成被教练者进行成功的关系管理,达成协作和自信的提升。

2# 思考的内容

这一章的主题是“情商”。很有趣,过去的几年里,我时常被Tony提点说情商还不够高。当然我也很努力在调整自己,甚至认为自己有很强的人机敏锐度,始终不明白老板所指什么。

今天的内容里,对情商做了定义。“情商是一种与人连接的能力,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而不是互相恐惧。对情商的表现,体现在自我觉察自我管理人际觉察关系管理这四部分。在我还没往下看的时候,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2*2的矩阵,上述四个方面被自然而然的放进了根据“自我/他人”,“内在/外在”的坐标系,一切的开始是“自我觉察”。

后来,翻到下一页,果然也是这样的图解模式。我对自己做了一些剖析,如果按照这个矩阵来评估自己的情商,确实像Tony说的,还有很大需要进步的空间。首先是自我管理里,对“灵活”的要求——我不是个刻板的人,但我很偏执,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有着泾渭分明的对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的灵活性和包容度。其次是在关系管理的部分,对“支持和挑战”(另两个是信任和伙伴关系)的要求,我能仅仅能做到支持,面对挑战,我其实是会带着批判和怀疑来看待的。前者是Tony指出我的待发展系列之重中之重。

3# 带来的行动

既然觉察是有疗效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学习系统,我可以开始尝试增加自己的一些带宽——先从否定的否定开始,少说“我不喜欢XXX",换一种表达“我比较喜欢XXX",看看是不是对那些以前完全不能接受的部分,能有一个调整。

用本章节很喜欢的两段话,作为结尾。“我们作为领导者的职责,是为我们的员工创造一个令人兴奋但安全的冒险旅程,值得他们为此奋斗。”

“人们对如何被对待的期望正在快速提升,指挥、命令、专制和等级等正在失去吸引力和可接受性,优秀的人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乐趣。”

另外,今天有一个问号,如何进行“组织觉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和步骤?期待大家群策群力的解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