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在线教育产品实战在线教育

在线学习模式解析之线上1对1

2017-06-05  本文已影响51人  IT民工华仔

线上1对1的模式是最近才悄悄火起来的,特别是K12生态和成人学习英语的生态,1对1给用户的感觉就是针对性强,有个性化的服务,受到重视。对于平台来讲,1对1意味着人力成本的投入,且如何保证每个老师的授课质量大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先前在线教育圈最火的是教育O2O,教育O2O火了一段时间后,资本热潮逐渐退却,谁也没想到其分支——线上1对1慢慢火了起来。也有看到线上1对3的,这种我感觉是平台在考虑降低边际成本所做一种尝试,其质量肯定比不过1对1,老师在同一堂课上同时照顾3个人的学习情况是比较难,2个人都会比较吃力。

现如今,像掌门1对1,三好网、理优、VIPabc、VIPkids等,都拿到了不错的投资,从模式上来说,线上1对1还是有比较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

1、线上11的体验感更强

虽然还是比不上当面1对1,但这跟聊天的道理类似,当面聊天确实好,但见不了面的时候打电话也行,能视频更好;相比之下,多人电话会议的效果就比当面开会差很多。再者前面也说到了,用户会觉得这种模式很有针对性,体验更好。

另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当前的教学工具已经能够实现通过智能手写装备将手写内容同步传输到网络,师生相互之间能直观的看到对方的操作结果。再配上视频+语音的互动强化,很多人诟病的授课交互差的问题也能够很好的解决。从当前来看,产品模式是基本跑通了,就看谁家提供的服务更好,更有效果。

2、线上11主打的个性化令人趋之若鹜

不需要太多的解释,1对1本身就意味着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个性化的服务会觉得自身受到重视,更容易获得满足感,也代表着能更好更及时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体验经济时代,只要不是花费巨资,任何人都想在有限的经济付出中获得最佳的体验。且用户对于线下1对1有认知,不存在认知门槛,只是模式搬到了线上,所以更容易做购买决策。

从家长的角度分析,1对1所带来的是有效的管束,老师能时刻盯着孩子学习,不会分心去照顾其他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唯一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挑选出好老师来辅导自己的孩子。但对于平台来讲,好老师是很难大量提供的,所以都主打“合适的老师”,这种说法好像家长们也能接受。

3、线上11相对竞争小,且是刚需

相对于直播班课面临的线下巨头新东方、学而思以及一众地方霸主的竞争,线上1对1面临的竞争要小得多。抛开教学地域性的特征,因这种模式所需的人力规模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较难铺开,反而会是圈地的方式逐步扩张,所以在大家都还在分蛋糕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抢到份额的。

另外1对1辅导是一个倒三角型的需求(即初三、高三需求量非常高),而相对班课老师,1对1老师的能辅导人数弹性非常少,当需求猛增时,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不能随之增加的。这就成全了那些相对还不成熟的机构,在需求高峰期都是有钱赚的。不过这种情况会影响服务质量,也随之拉低了这个行业的口碑。

4、线上11的师资更好解决

这种模式对老师的授课经验要求不高,大学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胜任,能做家教的大学生肯定能做线上1对1。不过相对于班课老师,1对1老师更不稳定,因为1对1老师更累(工作时间长),工资更低,且受限于本身单位时间创造价值低,其工资增长空间也不大。如果别的平台能实现短期工资增长,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去。

在线1对1的存在也会增加教师的供给弹性,有力的缓解三四线城市教师短缺的压力。因为一二线城市的1对1教师供给几乎是无限大的(很多大学、学历高的兼职),但三四线城市的1对1教师供给相对会不足,特别是中考、高考前的高峰期,市场对于在线1对1需求很高。

5、线上11通过低价创造了一个增量市场。

互联网+最拿手的是缩短连接,去中介化,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现在的很多家长和学生的习惯是,平常去培训机构上班课,冲刺期(如初三、高三)上1对1。但线上1对1通过利用大学生和高学历兼职教师的不怎么值钱的剩余时间,把价格进一步压低,就能够将“1对1作为学生冲刺辅导手段”(初三高三才愿意花钱学效果更好的1对1)的人群向将“一对一作为常规辅导手段”(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平常也愿意学1对1)的人群扩大,创造增量市场。

6、相对于O2O家教来说,线上11提高了老师和学生的效率

很多线上1对1的师生是有地域上阻隔的,单这一点就解决了O2O最头疼的跑单问题,即老师和学生绕过平台直接上课。即使老师想换个别的直播平台上课跳过平台,平台本身还提供了一套体验感很好的1对1播课程软硬件,所以线上1对1最主要的基本功是做好平台自身的软硬件功能,该有的功能必须要有,且要非常好用,这样老师基本不会选择带着学生去其他平台学习,因为更换平台的学习成本比较高。

综上所述,线上1对1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市面上这么多产品选择这种模式的原因,不过这种模式的劣势也比较明显,短期看可能劣势不明显,但长期来看,线上1对1的吸引力需要平台沉下心来去认真打造,而不能只是追求短期内最大化的商业利益。

1、线上11缺乏好老师

从前面分析的优势里面也能看出,1对1模式在业务扩张的时候需要较大量的老师,但平台培养好的老师是需要时间的,通过招聘很难快速解决,因此就会有一些解决方案,诸如聘请大学毕业生来充当老师,或者批量的找老外来当外教。好的老师一般不会选择去带1对1,因为班课所带来的价值要比1对1模式高很多,即使有1对1,也是从班里的学生转化过来的,此时课单价会很高,因为班课老师获取了班里有更强支付能力和意愿的同学的剩余价值。这时的高价要靠较大的学生基数才能实现,而不是大众情况。

另外,家长对于报1对1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快速有效的提分。在这个前提下,平台的师资不能达到这个诉求并且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短期内造成不良口碑的几率比较大。所以平台自身要加强教学教研方面的研究,用规范化的流程来尽可能的降低老师个人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2、线上11的服务保障较难做到一致

人都是有差异的,1对1会直接导致这种差异被放大。流程再规范,都不可避免的会有老师的个人行为和情绪掺杂在教学过程中,进而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平台可能会提出通过培训、监督等保证平台上的老师质量。这个策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排除掉评价数据可以造假的问题,在高峰期,当大量的学生涌入,哪个平台能忍住让老师继续培训?

这里不去谈行业的内幕,很多宣传不至于虚假,但肯定有夸大的成分。还是更多的要求大家凭着良心、责任感、情怀去做在线教育产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新东方、学而思的口碑也不是一年两年就做起来的,更多的还是依靠修炼内功,去不断提升外在的口碑。

3、“合适的老师”是个伪命题

什么样才算是合适的老师?大部分人对这个问题的认知都很浅薄,基本就是学生想要个外向的,给配个外向的;学生要个男的,给配个男的;学生要个好看的,给个……对不起,没有。

一般号称给你匹配合适的老师,而事实是哪个老师课少或哪个老师贵就给你匹配哪个老师,就好像你去饭店问哪个菜好吃,服务员告诉你的基本都是今天剩下啥,啥就好吃。

经过对线上1对1模式的优劣分析,基本也能看出该模式的发展方向,平台需要跟多的发展自身的特色,强化软硬件层面的“内功”,把非标准化的1对1模式,用规范的操作流程,相对科学的学习提分方式来约束,减少非标准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从这方面来说,平台还是要加强教学教研方面的投入,给予授课老师更多的教研支持。

另外,平台可以尝试‘伴读’的概念——老师可以充当孩子青春期和学业中始终陪伴在身旁,能为孩子答疑解惑,又能不断释放正能量的偶像。

可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IT民工做产品(itfarmerp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